1957年10月25日,李克农吃完午餐后,自感头昏,便想出去透透空气,刚迈出门槛,便觉得天旋地转,支撑不住,一只手抓住走廊的圆柱子,顿觉浑身无力,一头摔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信息来源:2024-09-02 党史博采——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李克农将军的家国深情) 李克农出生于1899年,芜湖的童年时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炸臭干子的香味,至今仍是他记忆深处的味道。 1917年,他和同乡赵瑛喜结连理,这段婚姻对他革命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持作用。 五四风潮席卷大江南北,李克农也投身其中。1926年,他正式成为共产党员,从此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奉献的人生道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李克农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国民党的通缉名单上。 生死攸关之际,怀着身孕的赵瑛冒着瓢泼大雨,穿越泥泞的乡间小路,及时将消息传递给李克农,助他逃脱了敌人的追捕。 这份舍身忘我的爱情,成为了李克农革命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1928年,李克农来到上海,加入了中央特科,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 他和钱壮飞、胡底三人组成了著名的“龙潭三杰”,潜伏在国民党的心脏,获取了大量关键情报。 1931年,顾顺章叛变,中共中央面临灭顶之灾。 千钧一发之际,李克农当机立断,打破常规,及时将情报送达党中央,为中央的紧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使自己暴露了身份。 他来不及与妻儿告别,便匆匆踏上了逃亡之路。 赵瑛带着孩子,在上海的街头巷尾躲避追捕,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安顿。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陕北采访,李克农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 临别时,李克农简单地说了句“把老伴有空带过来”,这短短几字透露出他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六年分离,音讯断绝,他只能从报纸上寻找红军的踪迹,猜测妻子的下落。 而赵瑛,则用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庭,抚养着孩子,默默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曾指着李克农对他的女儿说:“你爸爸是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大特务。” 这话说得像开玩笑,但其实是在大大夸赞李克农呢。 从中央苏区到陕甘宁边区,李克农在情报、统战、保卫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帮助推动了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联合抗日的合作,还在国统区建立了情报网,向党中央输送了大量关键信息。 重庆谈判期间,他更是日夜侦测重庆的动态,为毛泽东的安全保驾护航。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依旧低调地投身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外交工作。 他护送毛泽东访问苏联,陪同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一次次粉碎敌对势力的阴谋。 他坦言自己的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担任统一战线的先锋,二是充当党中央的守护者。 这简单的话语,却反映了他对事业的无私忠诚和不懈付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克农带病出征,担任朝中联合谈判代表团的幕后指挥。 在这场与世界头号强国的较量中,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维护了新中国的利益和尊严。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的贡献无法公开,甚至连照片都不能留下。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李克农终于可以回到家人身边。 多年投身革命,让他对家庭心怀愧疚。 他错过了子女的成长,也未能尽到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 在小儿子李伦的婚礼上,他哽咽着对妻子说:“我真对不起赵瑛同志。” 这句迟来的道歉,包含了多少辛酸和无奈。 1957年,李克农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 经过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他神奇地睁开了眼。 但后遗症让他失去了大部分记忆。 他决定通过练习书法和记录日记来逐步恢复记忆。 然而,命运的打击接踵而至。 1960年,赵瑛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并于次年1月去世。 妻子的离去让李克农悲痛欲绝,他每天晚上都会到赵瑛的房间静坐片刻,行一个深深的鞠躬,以此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两个月后,陈赓老战友也因病离世了。 接连的打击让李克农的身体每况愈下。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因心脏病复发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 他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战功,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为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7年10月25日,李克农吃完午餐后,自感头昏,便想出去透透空气,刚迈出门槛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11 18:15: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