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聊聊 大长城 2025 可能的智驾 】
对于类似长城、吉利 这类具有多品牌的大厂来说,智驾的分配体系确实是非常不容易做的。
先说明一下,下面内容是我个人根据一些公开资料的整理,并非长城官方的。
在智驾方面(猜想):
魏品牌:元戎
坦克品牌:元戎 + 其他供应商(可能是大疆、momenta、毫末)
哈弗品牌:大疆 + mmt
长城 百万级:华为(极有可能)
目前,长城内部智驾的各条线比较复杂,除了几个确定的量产的方案,其他都很神秘。
2024 年魏建军董事长最牛的是,以一己之力强行拉回了长城智驾的舆情。
目前 魏品牌 和 元戎 这个组合非常棒,再加上刘亦菲主导的座舱变化,所以真实体验就是,蓝山智驾版已经是事实上的第一梯队产品。
智能的「第一梯队」很难标准化,但我个人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框架:
1、技术上是否能和大 AI 技术框架拉齐
2、智驾的基础安全能力是不是足够高
3、体验上,对复杂场景的安全通过率高不高
4、这套系统的服务运营是否具备体系化(与技术迭代,OTA 服务计划)
我认为目前蓝山身上的智能,具备这样的几个特征。
现在清楚的是魏品牌的 蓝山 、高山 会有元戎这套高阶,至于其他两款后面的计划,我确实不太清楚,带个人觉得魏品牌不要多供应商模式,应该全系保持现有的系统能力。
让蓝山所沉淀下来的 口碑,延续到其他产品身上,形成对 魏品牌 的向上突破原点。
坦克品牌按照长城的计划应该会分,根据坦克品牌内部车型的高低,去分配 元戎 + 其他,只是这个其他还不明确究竟是谁,又或者是按车型给。
当然,也并不排除,自研团队用元戎的白盒改。
哈弗品牌,主要是 大疆(32T)的,但据说 mmt 在用 8620 在给长城做,那这个结构又变复杂了。
相当于从系统角度而言,按照品牌以及品牌内不同的车型分中高阶搭配。
但对于计算平台选择,却出现了巨大不同:
(目前长城内部量产和测试的可能有:orin x、orin y、tda4、8620。)
1、目前长城内部高阶主要是 orin x,主要是魏品牌在用,而且魏品牌还有一台全尺寸的 SUV 要上,会不会直接用 Thor,虽然不确定,但极有可能。
2、orin x 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随着国内的芯片崛起,英伟达必须在价格上有所表示,但性能还必须满足智驾要求,所以 orin y 会比较好用,为啥不用 orin n,很简单价格差别不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那就用更强一点的。
地平线 J6E 和 J6M 的选择也是一样。
3、现在不明确的就是,8620、orin y 会不会投入使用,orin 有可能是裁切元戎的算法;8620 有可能是 mmt。
据说毫末也在用 tda4。
最最重要的是:长城究竟会不会和华为合作。
我个人猜测,长城现有品牌都会保持现状,哪怕是 Thor 也正常用在主销产品上。
但长城有个 百万级 品牌可能会用上华为,单靠长城自己去做 百万级 其实有挑战,哪怕魏总对销量保留预期,但在品牌建设上,借力打力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华为 ADS + 长城,百万级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