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 5 月,新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视察莱阳驻军时,向随行人员提出特殊要求:"请立即寻找我的塔山战友鲍仁川。" 这道突如其来的指令,揭开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铁血往事。
时年 42 岁的鲍仁川在 1948 年辽沈战役中创造军事奇迹。作为东野四纵副营长,他率部死守塔山核心阵地。面对国民党 "赵子龙师" 的立体攻势,这支缺弹少粮的部队用刺刀劈开血路,七昼夜击退 11 次整师冲锋。战后统计显示,该营阵地上平均每平方米落弹三发,鲍仁川本人三次重伤不下火线。这场阻击战直接保障了锦州战役胜利,毛泽东亲拟电报称 "塔山英雄"。
硝烟散尽后,这位传奇英雄的人生轨迹却令人唏嘘。因战时重伤影响,鲍仁川 1955 年以副团职转业,隐入莱阳运输公司当搬运工。当张万年派人寻访时,发现这位曾获七枚战功勋章的老兵已病逝五年,家中仅余发黄的立功证书和褪色军装。
在鲍家斑驳的土墙上,张万年凝视着老战友泛白的戎装照久久不语。他特别指示当地民政部门:"英雄可以隐于市井,但历史必须记住他们的功勋。" 这段跨越四十载的战友追忆,最终促成山东省启动首批抗战老兵优抚计划。如今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内,鲍仁川的钢盔与染血党费证,仍在无声诉说着那代军人的铁血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