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南明那些亲戚们在南边儿七凑八拼,搞出了个小朝廷,跟清军对着干。到了1646年,朱由榔当上了永历帝,成了南明的最后一把手。那时候的南明,外有清军穷追不舍,内有大佬各自为政,局势糟糕得很。
永历帝一坐上龙椅,心里就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摊子事儿难办。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拉上西南的土司、地方武装,还有农民起义军的头头儿,比如李定国、孙可望这些猛将,一块儿跟清军死磕。永历帝给那些死忠明朝的将领封官加爵,想把手下的队伍拧成一股绳。李定国等人也是不含糊,多次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给南明争取了点儿喘息的机会。
可话说回来,永历帝的日子是真不好过。南明人少装备差,指挥还乱成一锅粥。更头疼的是,南明自己家里还闹矛盾,李定国和孙可望这俩大佬掐得不可开交。永历帝在中间都快成夹心饼干了,想专心抗清?难啊!沿海那片儿的势力吧,一个个喊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其实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愣是没跟永历帝搭上线。
结果呢,南明政权就成了“光杆司令”,被清军一点点给“拆家”了。到了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被抓,最后在昆明领了盒饭,南明这出大戏就算是唱到头了。永历帝这辈子,有能耐、有想法,但历史的车轮不是他想停就能停的。他的憋屈和抗争,给南明历史添了那么一抹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