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十九年冬天,南京城东郊的王石匠在睡梦中被敲门声惊醒。他披衣开门,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面色苍白,拄着拐杖,眼看就要倒下。王石匠心生怜悯,赶紧将老人扶进屋,叫醒儿子一起照顾,并跑到镇上请来大夫。大夫诊断后说老人只是饿坏了,喝点粥就能恢复。
老人缓过劲后,开始讲述自己的遭遇。他从安徽凤阳来京城讨债,路上被土匪抢光了钱,只能一路乞讨。他还哭诉朱元璋欠钱不还,要去找他算账。王石匠听后惊恐万分,生怕被牵连,便将老人送出家门。
第二天,官差冲进王石匠家,将他带到县衙。县老爷询问后得知事情经过,便让官差去找那位老人。最终,他们在街上找到了老人,并在他的身上发现了一张借条,上面写着借款人是朱重八。县老爷得知老人名叫黄兴安,曾帮助朱元璋起义,但朱元璋因忙于国事忘了还钱。黄兴安的两个儿子都已去世,他孤苦伶仃。
县老爷放了王石匠,带着黄兴安和借条去见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借条,深感愧疚,立刻还了一万多两银子,并宣布大明要孝顺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从此,朝廷不再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服劳役,还定期发放物资,建立养老院,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