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河南两位渔民在丹江口水库打鱼,未曾想一网下去竟纹丝不动,于是二人奋力猛拉,突然水里“轰”的一响,靠近岸边处竟现一个黑黝黝的大洞…… 【消息源自:《楚墓探秘:丹江口水库下的千年惊喜》2023 - 08 -20 文化寻根时报 】 话说在华夏那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楚文化就像一颗超级亮眼的大明珠,魅力那叫一个大。楚国在中原大地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文化把中原的典雅庄重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奔放热烈搅和在一起,就有了那种独特的味道。在春秋战国那时候,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简直牛到没朋友。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啊,可不光是能派上用场的家伙事儿,更像是一个个承载着当时人们信仰、审美和礼法观念的艺术宝贝。 时间来到1978年,河南那块遭遇了一场超级罕见的大旱。太阳就像个发了疯的大火球,一个劲儿地烤着大地,土地干得都裂出一道道大口子,河流也干得没了水。丹江口水库的水位“唰”地一下就降下来了,水面变得干巴巴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两个老实巴交的渔民,满心盼着能有个好收成。他们像往常一样,扛着渔网就来到了丹江口水库。这哥俩想着,不管咋样,怎么也得捞上点鱼来换点钱。 可这一网下去,可把他们整懵了。渔网就跟被啥大怪物狠狠抓住了似的,怎么使劲拉都拉不动。他俩心里犯嘀咕:“这啥情况啊?难道是撞大运,网到啥大家伙了?”两人一咬牙,使出吃奶的劲儿猛一拉。只听“轰”的一声,跟放鞭炮似的,岸边突然冒出个黑乎乎的大洞,里面黑黢黢的,还闪着怪怪的光。 这事儿就像长了翅膀,一下子就传开了。村民们都跟疯了一样往这儿跑,眼睛里放着贪婪又好奇的光,心里都打着小算盘,想着能从这黑洞里捞点啥宝贝。 这时,村支书脑子还算清醒,立刻把这事上报给了县文物局,说这事儿可不得了,得赶紧处理。 没多久,考古专家们风风火火地赶到现场。这些专家那可都是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洞口形状,再瞅瞅里面的痕迹,心里就大概有数了,这铁定是一座古墓啊,而且墓主人身份肯定不简单。省文物局也觉得这事重大,马上批准发掘,一支专业的考古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淅川水下古墓的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发掘一步步往前推进,一个惊喜接一个惊喜。这片看着平平无奇的土地下,居然藏着50多座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这些墓葬那规模大得让人咋舌,布局也特别讲究,就好像是地下藏着的一个个豪华宫殿。 考古队员们可小心了,一件一件清理着文物。这些文物多到数都数不过来,种类那叫一个丰富,工艺更是精美得没话说。短短两年时间,就有6000多件国宝级文物重见天日,其中“云纹铜禁”可是特别引人注目。 这“云纹铜禁”啊,在经过三年精心修复后,终于又露出了当年的光彩。它身上的云纹凹凸有致,和那些锯齿状兽面配合得严丝合缝,造型独特得不行。这玩意儿可不单单是好看,它可是周公为了规范饮酒礼仪设的禁酒器,造型夸张得很,就是让人看了心里得产生敬畏,提醒人们别放纵。 除了“云纹铜禁”,还有王子午鼎、编钟这些宝贝。王子午鼎造型大气磅礴,那纹饰精细得就像画上去的一样。编钟就更厉害了,造型别致,敲起来声音清脆悠扬,七声音阶都能完美呈现,这可太能体现当时先民对音乐的追求了。 淅川楚墓发现之后,楚文化研究的空白可算是被填上了,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50多座大型贵族墓葬,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 但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开始面临危险。盗墓贼就像一群讨厌的老鼠,把黑手伸向了这儿。一座座墓葬被洗劫,一件件文物被乱挖,黑市上甚至还公然叫卖。这些文物可不能再遭罪了,得好好保护起来。
1978年,河南两位渔民在丹江口水库打鱼,未曾想一网下去竟纹丝不动,于是二人奋力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08 06:39: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