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释放越南俘虏,但边贵祥坚决拒绝,直言:“不管罢官还是坐牢,这1000名越南俘虏绝不释放。”他的治军方式严谨且刚正不阿,对待军官态度严厉,对战士却如慈父般关怀备至。 即使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边贵祥依然坚持军人的责任与本分。他严要求部队,强化训练,锤炼战斗作风,确保部队始终保持高效战斗力。正是因为他的严苛与责任心,163师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优异,成为我军最强悍的步兵师之一。 边贵祥一生戎马,始终不求功名。他认为打仗才是军人的天职,而非追逐虚名。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带好部队,随时为国出征,捍卫国家利益。“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是他的座右铭,体现了他无畏与坚定的军人使命感。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边贵祥就因其英勇表现而声名远扬。在一次战斗中,他失去了右眼,却依然继续奋勇作战,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边瞎子”或“边疯子”。这种顽强精神,始终贯穿了他的一生。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许世友将主攻任务交给了边贵祥。163师在他的指挥下,势如破竹,攻占谅山。然而,部队因过度兴奋,越过了设定的攻势底线——穷奇河。许世友得知后,虽表面上训斥边贵祥“打太猛”,但实际对此举十分欣赏,笑言“吓劈了不是”,表明他对边贵祥行动的认可。 战争中,边贵祥面临一个艰难抉择。上级要求释放越南俘虏并归还缴获物资,但考虑到越南精锐部队的性质和战斗未结束,边贵祥坚决拒绝了这一命令。他明白,若放走这些俘虏,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即便上级取消其所有荣誉,他也毫不动摇。 在战争结束后,边贵祥才按规定释放了俘虏,展现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厚关爱以及对军人责任的坚持。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他对战士的保护,也展现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感。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道:此战若败,先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也自贬三级。毛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