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5日,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因连续几天未上班,同事前往探望,发现他已自缢身亡。 赵一曼与陈达邦于1927年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相识并结婚。不久,赵一曼怀孕,陈达邦因她患有肺病,担心生育会加重她的病情,而赵一曼则为如何兼顾革命事业和家庭而忧虑。1928年,赵一曼接到党组织的召唤,决定放弃学业,独自怀孕回国参与革命工作。 回国后,赵一曼租住的房屋因房东不愿接纳她生子而被赶出。在艰难时刻,一位邻居收留了她,并在这间简陋的房间里顺利生下了孩子,取名“宁儿”。然而,赵一曼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履行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生活依然艰苦。因长时间带着母亲四处奔波,宁儿营养不良,健康虚弱。陈达邦的妹妹陈琮英提议接管孩子的抚养,赵一曼决定将孩子送往武汉。 临别前,赵一曼和宁儿拍下了唯一的一张合影,作为纪念。赵一曼牺牲后,宁儿被送到伯父家寄养。随着成长,宁儿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不同,内心充满孤独和不安,这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掖贤得知自己是赵一曼的儿子,揭开了母亲的双重身份秘密:既是他认识的“李一超”,又是英勇的赵一曼。陈掖贤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母亲的遗嘱和写给自己的信,深感悲痛,并以“赵一曼”三字刻在自己的手臂上以纪念母亲。 陈掖贤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本有机会进入外交部,但由于个人生活习惯问题未能如愿,最终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校担任政治讲师。尽管他在学术上有突出表现,但由于消费不理智,经常用完薪水并借款度日。为此,同事们协助他管理财务,分批发薪并从饭票中扣除费用。 陈掖贤与学生张友莲相识,两人逐渐产生感情。毕业后,张友莲成为工人,陈掖贤通过信件表露心迹,两人最终结婚。起初,他们因经济原因暂时住在宿舍,但婚后生活并不顺利。张友莲怀孕后,生活中的矛盾逐渐加剧,最终两人决定离婚。离婚后,陈掖贤和张友莲都经历了精神困扰,但最终复合并育有一女。 然而,家庭的经济重担依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陈掖贤转为工人后,家庭经济更加困难。他还卷入了一些监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精神压力。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自缢身亡,结束了悲苦的一生。
1982年8月15日,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因连续几天未上班,同事前往探望,发现他已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本人
2025-02-07 18:15:57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