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姚启圣收复台湾,忐忑进京面见康熙。他知道此次前去必死无疑,但一直痛恨

熹然说历史 2025-02-07 00:08:24

1682年,姚启圣收复台湾,忐忑进京面见康熙。他知道此次前去必死无疑,但一直痛恨他的康熙却并未杀他,这是为何? 要说姚启圣这个人,那可真是个传奇。他年轻时就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可惜,他这个人脾气太倔,行事又不懂得委曲求全,常常得罪人。 最要命的是,他连当今的皇上顺治帝都敢得罪。有一次,姚启圣在福建当巡抚,为了补贴国库,就擅自开放海禁收税。这事虽然是好心,但在封建社会,皇帝说了算,大臣哪能自作主张? 顺治帝一听就火冒三丈,把姚启圣狠狠地贬了一级。可姚启圣还是不知悔改,继续我行我素。皇帝受不了,一怒之下,把姚启圣贬到七品芝麻官,还把他发配到辽东去当马夫,从此深恶痛绝,下旨"永不用此人"。 姚启圣就这样在政治的边缘徘徊多年。本以为他这辈子就这样了,谁知道造化弄人,皇帝换人做,姚启圣又起死回生了。康熙帝继位后,虽然也不喜欢姚启圣,但为了不世之功,也得用人不疑。 当时康熙刚平定了三藩之乱,势头正盛,又把主意打到了台湾郑经的头上。收复台湾,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做到过。康熙想,这要是能成,自己就能名垂青史了。 可是谁来带兵打仗呢?康熙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久被边缘化的姚启圣。姚启圣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在台湾还有些关系。虽然康熙看姚启圣不顺眼,但为了大业,只能暂时放下成见。 康熙烧了顺治的圣旨,破格提拔姚启圣当了福建总督,让他和大将施琅一起去收复台湾。姚启圣虽然对大清朝廷有意见,但也明白这是他重振旗鼓的机会。再说,收复台湾,那可是国家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虽然两人私底下有矛盾,但在国家利益面前,都选择了放下成见,尽心尽力干好这件事。这对看似不和的君臣搭档,开始了攻台大业。 姚启圣到任后,先是断了台湾岛和大陆的贸易往来,一下子让台湾的经济雪上加霜。郑经财源被切断,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与此同时,施琅带领水师,在台湾沿海一带游弋,时不时和郑经的舰队交火。 虽然这些战斗规模不大,但也消耗着双方的有生力量。施琅就是要磨郑经,让他的统治根基一点点瓦解。就这样过了三四年,原本就民心不稳的郑经政权更加摇摇欲坠。 到了1682年,姚启圣和施琅觉得时机成熟了。他们一合计,兵分两路,从金门一带登陆,长驱直入,所向披靡。郑经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根本无力抵抗。 最后郑经只好率残兵败将退守台南,但也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就投降了。至此,台湾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康熙得知捷报,龙心大悦,赏赐御酒犒劳三军。 可姚启圣高兴不起来。他心里清楚,自己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康熙心里会怎么想。从前有多少大将军,打了胜仗回京,结果落得个杀头的下场。 想到这儿,姚启圣就感到一阵后背发凉。不过他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想到了对策。姚启圣还是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 一路上他装出一幅重病的样子,还故意走走停停,拖延行程。等到了京城,他已经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康熙在大殿上接见姚启圣,本来想着要如何重赏这个立下大功的臣子。 可看到跪在殿下的姚启圣,康熙愣住了。这哪里是那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分明是个将要进棺材的老头啊。姚启圣抬起头,一脸病容地对康熙说,他已经老了,打算告老还乡,回家养病。 康熙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姚启圣在给自己台阶下啊。要知道,杀一个功臣谈何容易,杀一个马上就要死的老头,那就更说不过去了。康熙虽然不喜欢姚启圣,但也不是昏君。 他马上意识到,如果这时候杀了姚启圣,自己在史书上的形象就全毁了。反正姚启圣都说要告老还乡了,康熙索性顺水推舟,准了他的辞呈,还赏了他一大笔金银,外加一座江南的豪华行宫,让他赶紧滚蛋。 姚启圣千恩万谢,当天就离开了京城。他心里暗暗庆幸,总算是躲过了这一劫。虽然被"软禁"在行宫里,但总比死在皇帝手里强。 从此,姚启圣远离了是非之地,在江南过起了逍遥的隐居生活。而康熙呢,虽然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但好歹在史书上留下了一个爱才惜才、不杀功臣的好名声。这场君臣间的博弈,最后以双方各取所需而告终。 姚启圣进京面圣那一天,康熙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晴不定。他盯着下面跪着的姚启圣,心里想的是如何才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要知道,姚启圣这次立下的战功,在历史上都算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这样的功臣,放在身边总归是个隐患。康熙寻思着,是不是应该给他个大大的封赏,然后找个由头,把他的脑袋拿下来。就在康熙犹豫不决的时候,姚启圣开口了。他身子一躬,对康熙说道:"臣年事已高,恳请皇上准许臣告老还乡。" 康熙愣了一下,没想到姚启圣会主动提出告老。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姚启圣在给自己台阶下。想来想去,康熙决定顺水推舟。他对姚启圣说:"爱卿年事已高,且功勋卓著,朕准你告老。 江南那块风水宝地,就赐给爱卿养老吧。"就这样,姚启圣避开了杀身之祸,康熙也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两人看似都如愿以偿,但这背后的博弈,又有几人能参透?

0 阅读:27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