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3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突然腹痛不止,碍于女同志就跑远处去方便,不料返回后竟发现草地已空无一人...... 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踏入了草地,这片草地广袤无垠,泥沼、湿地、长草交织成一个几乎无法逃脱的迷宫。 对于年轻的红军战士罗玉琪来说,这片草地并非只是地理上的困境,更像是命运对他发出的严峻挑战。 从进入草地开始,罗玉琪便感到脚下的每一步都沉重异常。 几天来,他的双脚早已肿胀,伤口被黑水浸泡后不断发炎,刺骨的疼痛几乎让他无法继续前行。 每一步都如同踏在刀尖上,痛苦让他整个人几乎麻木,思绪也渐渐变得模糊。 队伍前进的速度异常缓慢,每个人都被饥饿、疲劳和伤痛所折磨,罗玉琪年纪尚轻,身形瘦小,体力已经快要跟不上了。 那天,罗玉琪突然感到剧烈的腹痛袭来,如同被刀割般疼痛。 他紧咬着牙关,想忍住不发出声音,但疼痛越来越剧烈,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摧残着他的身体,于是,他心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远离队伍,去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方便一下。 方便后,痛苦终于稍微减轻了一些,罗玉琪站起身来,揉了揉眼睛,想着尽快回到队伍中去。 当他艰难地走出草丛,准备重新回到队伍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愣住了——队伍,竟然不见了! 四周依然是浓密的草地和湿漉漉的泥潭,但无论他如何努力环视,队伍的踪影却再也没有找到,他急忙转身四处张望,心中升起一阵惊慌,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 现在的他,犹如飘零的枯叶,在这片荒原上无依无靠。 尽管他知道自己应该坚强,但孤独的感觉如影随形,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对他冷眼旁观,甚至连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也开始动摇。 罗玉琪呆立在草地上,内心彷佛被无形的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 周围的景象愈加模糊,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是不是就这样死在这片草地上了?”他再也无法区分前方是何方,是死神的召唤,还是未知的希望。 就在此时,一声清晰而又坚定的呼喊打破了这片死寂的沉默:“不行,怎么能躺在这儿!” 罗玉琪猛地抬起头,眼前的视线依然模糊,但他看见了一个身影步履坚定地从草丛中走来。 那是28团的副连长李玉胜,身材瘦高,脸色苍白,衣服早已破旧不堪,身上多处伤痕累累。 尽管他自己也同样疲惫不堪,但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动摇的坚毅,他的目光像火炬一样,在这片昏暗的草地上燃烧。 李玉胜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指挥掉队的战士们集结起来,组织大家继续行进。 李玉胜从不畏惧艰难,总是在战友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出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此时,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大家一起努力,草地不远,前方必有光明!” 在李玉胜的带领下,队伍慢慢重新集结,虽然每个人都被疲惫折磨得几乎崩溃,但大家在他的带动下重新振作。 李玉胜并没有高谈阔论,甚至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用行动一步步带领大家前行。 途中,大家在小溪旁找到了些许可以食用的草根和野菜,饥饿感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就在此时,李玉胜再次带领大家找到几只山羊,大家顿时充满了希望,纷纷上前动手将山羊宰杀。 尽管大家也极度疲劳,但看到食物的出现,每个人似乎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李玉胜自己并没有急于享用美食,而是将山羊肉分发给伤员,自己则默默地吃着草根和些许的野菜。 这个场景深深触动了罗玉琪,他看到李玉胜那种无私奉献、将战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心中涌起了久违的温暖和力量。 李玉胜并没有因为这些短暂的食物满足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积极地带领队伍继续前行。 在李玉胜的带领下,大家不仅获得了食物和慰藉,更从心灵深处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那一刻,罗玉琪仿佛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心中涌起了久违的决心。 他明白了,不再是孤独一人面对困境,而是党组织这股无形的力量将每个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让大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再感到害怕和绝望。 接下来的几天,队伍在李玉胜的带领下继续行进,尽管一路上困难重重,食物匮乏,伤员不断增加,但李玉胜依然坚韧不拔,始终带领大家奋勇前行。 每次遇到困境,李玉胜总是第一个冲到前面,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指引方向,他指挥大家解开绳索,帮助掉进沼泽的战士脱困,尽全力把无法继续行进的伤员扶持起来。 最令罗玉琪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一名战士不慎陷入沼泽的时刻。 李玉胜毫不犹豫地带领大家展开紧急营救,他用结实的绳索将陷入沼泽的战士拉了出来。 被救的战士泪眼汪汪地感激李玉胜:“谢谢你,副连长,是你救了我!” 李玉胜只是淡淡地回应:“是组织救了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最终,经过几天艰苦的行军,李玉胜带领着队伍成功走出草地,重新与大部队会合。虽然身体几乎达到极限,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坚毅,带着从未有过的斗志与信念。 当大部队重新汇合时,罗玉琪感慨万千,他深深地向李玉胜致敬,感激他带领大家走出了那片绝望的草地。 在李玉胜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道:“不是我救了你,而是党组织救了我们每个人。”
1935年,13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突然腹痛不止,碍于女同志就跑远处去方便,不
报君知史
2025-02-06 19:36:54
0
阅读:61
db
铁流二万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