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搬运工系列之樊登老师“帆书”讲书系列之——《早安,怪物》(3)…… 讲书人简介: 梁秋阳 《奇葩说》明星辩手、临床心理学研究者、畅销书作家 你将获得: ★走进5段真实人生,感受绝境中心灵强大的复原力 ★学习心理咨询的疗愈机制,掌握陷入内耗时的自助技巧 ★见证主人公的成长,激发自身反抗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生命力 书接上回 于是,当咨询师在初次咨询的最后,试图对她表达共情说:“你一直都很勇敢,你的遭遇听起来相当艰难”的时候,劳拉呆坐了足足15分钟才开口,眼睛里是愤怒的泪水。她说:“我绝不希望再听到你说这种话,不然我就走人,把你的同理心或者什么东西留给自己吧。”在后续的治疗中,她明确表示,她知道咨询师试图打开一扇名为“感受”的门,但她绝不会走进去。因为她感觉到,一旦沉溺其中,哪怕只要一次,自己就会淹死。 所以如果你问劳拉:你父亲、你男朋友、你上司这么对你,你不会痛苦吗?你不会悲伤吗?你为什么不跑?答案很简单,因为劳拉从未允许自己感受到这些痛苦和悲伤——她都隔离掉了。正是这种隔离,使得在我们局外人看来,劳拉仿佛对身边的烂人做的烂事浑然未觉。甚至她最初来做心理咨询,也不是要处理情绪,而仅仅是别的医生告诉她,疱疹的复发可能和心理压力有关,她只是希望治好疱疹罢了。然而这种做法,虽然能让人挺过生活中的痛苦,却也会让我们错过更美好的东西。就像劳拉无法忍受咨询师给她的共情和理解一样,她无法获得真正的“亲密”,哪怕她其实有一个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男朋友。 劳拉无法逃离烂人的第二个答案,叫消极重构。我们都听说过斯德哥尔摩效应——人质在被绑架后,反而会爱上绑匪。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内心总需要一个理由,来为自己解释正在遭遇的一切。一个人在漫长的囚禁虐待过程中,如果将绑匪想象为自己的爱人,那么这一切仿佛有了合理的解释,他的心里也会好受一些。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知识搬运工系列之樊登老师“帆书”讲书系列之——《早安,怪物》(3)…… 讲书人
识赛谈生活情感
2025-02-06 07:02: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