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搬运工系列之樊登老师“帆书”讲书系列之——《善意的魔力》(11)…… 荐语 《善意的魔力》是一本揭示善良力量的心理学杰作,汇集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一个已被许多人遗忘的事实: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善良。本书将带你学会用善意去感知世界,用善意去塑造生活,让善良成为生活的底色。 本书深入探讨善良的七个关键维度,引领我们发现并激活内心的善良宝藏。让我们一起,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发现和实践人性中的善良,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发现世界的闪光之处。 你将获得: ★学会用善意塑造生活 ★重新发现人性中的美好 ★揭示善良的七个关键要素 书接上回 接下来这章是“任何人都能成为英雄”。我们在生活当中曾经听过很多平民英雄的故事,有人挺身而出救人;当孩子从楼上掉下来时,有人徒手去接;医生、快递员救人……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津巴多专门做过一个研究。津巴多是前段时间去世的心理学家,享年91岁。“他创立了英雄想象计划——一个非营利组织。他的创立初衷是希望通过心理学研究让人们知道,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2021年,经过10年时间,津巴多的研究团队在12个国家训练了3.5万人。” 这个研究是为了证明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但是只有极少的人会成为超级英雄。“首先,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出英雄行为,英雄主义肯定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其次,英雄事迹的主人公通常会在事后对自己表现出的英勇精神轻描淡写,坚持认为他们只是出于本能,换作任何人都会和他们做出同样的选择。”所以津巴多和他的伙伴首次提出“英雄主义的平凡”这个概念,和汉娜·阿伦特主张的“平庸之恶”相呼应。阿伦特专门做研究,探讨为什么普通人会做极端的坏事,她将自己的发现叫作“平庸之恶”。但实际上,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这正好可以让我们对抗人性当中的“平庸之恶”。 我们为什么难以成为英雄呢?是因为我们遇到的危急情况是有限的。一个人一生当中遇到紧急情况的次数不超过六次,这是一项统计得出的结果。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小孩子落水、电梯往下掉或者车祸现场这种紧急情况的次数不超过六次。当然,有的人遇到得多,有的人遇到得少,但平均下来是六次左右。实际上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你做了什么,那你就是英雄。但是往往在我们的犹豫中,这件事就过去了,别人已经做了。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抵制旁观者效应。什么叫旁观者效应呢?在纽约发生过的一个很著名的案件,一个女孩在路上被别人杀害,她大声地呼救,周围有的人还开了灯看,但是没有人出来,最后这个女孩被杀死了。这件事情引发了剧烈的讨论,探讨人们怎么会如此冷漠。我们在中国也遇到过这样的案件。 实际上,这个案件发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求助对象。当你在一个开阔的地方遇到了危险的时候,比如广场,请切记,一定要指名道姓地寻求帮助:“那个戴红帽子的大哥,请帮帮我!”像这样叫他,或者直接扑过去抱住另外一个人的腿,这样你会更容易得到帮助,因为求助对象是特定的人。而如果你宽泛地呼救,大家往往是麻木的,因为大家会觉得“总有人管吧”“应该会有人管吧”“应该会有人打电话吧”,这时候就产生了旁观者效应。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所以在报警和挺身而出之间,大家可以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挺身而出,帮帮忙。 我们都怕受伤,怕参与进去后万一受伤了怎么办?这里有一个数据,统计数据告诉大家,当两个人打斗时,如果有一个旁观者进行阻止(比如你站在俩人中间喊“别打了,别打了”,给他们拉开),旁观者不受伤的概率是96.4%,而另外3.6%的情况是这个人会被打一拳或者推搡几次,一般不会严重受伤。当然,这个作者跟我有一样的顾虑,她说:“我引用这项研究结果的目的并不是鼓励人们不顾自身安全帮助他人,只是为了说明,帮助有困难的人是我们的一种本能。”而且它的风险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比我们自己想象的可能更了不起,你不需要很特殊,也可以挺身而出成为英雄。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知识搬运工系列之樊登老师“帆书”讲书系列之——《善意的魔力》(11)…… 荐语
识赛谈生活情感
2025-02-01 05:39: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