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打败日军的传奇故事,那可是数不胜数。今天要讲的这支军队,

熹然说历史 2025-02-06 00:08:23

说起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打败日军的传奇故事,那可是数不胜数。今天要讲的这支军队,也同样不得了,他们多次伏击日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日军甚至要专门找到他们报仇。这支军队是谁统率的?他们到底厉害在哪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开始在中国肆虐。陈赓这时候已经带着自己的部队参加了抗战,他们主要在山西一带活动。 这一年10月,陈赓率领着八路军129师772团的3营,在山西武乡县七亘村一带埋伏起来。他们得到情报,日军有一支部队正准备从这里经过,而且还雄赳赳气昂昂,一点儿都不把八路军放在眼里。 果不其然,日军运输队这天如期而至。陈赓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八路军战士们就冲了出去,一场激战顿时展开。 这仗打得可真够惨的,3个多小时下来,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300多人被消灭,几百匹马匹也被缴获。最可气的是,八路军这边几乎没有伤亡,陈赓的部队可谓是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日军挨了打,哪里肯善罢甘休,他们很快又组织了一支部队,气势汹汹地向七亘村开来。他们还吹嘘说什么"这次一定要把八路军的根据地端了",结果可想而知,又被陈赓的部队给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两次战斗下来,陈赓和他的八路军战士们没少抢日军的装备。毕竟当时八路军武器装备比较差,能缴获点儿日军的枪炮弹药,那可是太宝贵了。 更重要的是,这两仗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声威。日军开始意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是好惹的,不能轻易去招惹他们了。 当然了,两次打胜仗,日军也恼羞成怒,他们誓要报仇雪耻。可陈赓和八路军战士们一点儿都不怕,有本事你们就放马过来吧,我们正等着你们呢! 1938年3月,日军妄图一举拿下山西,彻底控制这块地方。当时在山西各处驻扎的日军,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面对日军迫在眉睫的威胁,陈赓和八路军可没打算坐以待毙。陈赓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决定要在潞城的神头岭一带设伏,给日军一个迎头痛击。 要说神头岭这地方,本来还真不怎么适合打伏击战。这里地势比较平坦,视野开阔,不易隐蔽。但陈赓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他估摸着日军肯定想不到,八路军会在这样的地方设伏。 果然,日军中计了。3月16日,1500多名的日军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神头岭。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迫近,还沾沾自喜,觉得这次一定能把八路军收拾了。 陈赓一直等到日军深入到八路军的包围圈里,才下令发起进攻。顿时枪炮声大作,惊天动地。八路军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这场伏击战,陈赓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他先是巧妙利用山势,在日军进军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了多处埋伏,把日军的队伍一分为二,然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接着,陈赓又使出了声东击西的妙招。他先是在一个方向佯攻,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然后突然在另一个方向发起进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应接不暇。 最后,陈赓还适时切断了日军的退路。他派出一支部队,迅速绕到了日军的侧后方,堵住了他们的归路。日军腹背受敌,最终全线溃败。 整个战斗下来,八路军打得那叫一个漂亮。两个小时不到,就歼灭日军15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而自己这边则只有240多人伤亡。这功夫,这智谋,实在是让人佩服得很啊。 战斗结束后,陈赓没有得意忘形,反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指出,这次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八路军充分发挥了地形优势,灵活运用了各种战术,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陈赓还特别强调,日军虽然武器装备先进,但八路军同样可以打败他们。关键就是要因陋就简,化劣势为优势,以灵活应对笨拙,以智取代力争。 他说,八路军就是要打游击战,要像老百姓说的那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日军抓不到我们的尾巴。同时还要努力缴获敌人的武器弹药,用敌人的家伙来武装自己,最后把他们赶出去。 神头岭大捷,这一仗打得可谓是威风八面,震撼全国。它不仅展现了八路军将士们英勇善战、机智灵活的战斗本领,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士气和信心。 大家知道,那时候的八路军,武器装备和日军相比,真的是差得太远。就拿步枪来说吧,八路军100个人里,连30支枪都凑不齐。更别提什么机枪、大炮了,那基本上就是个奢侈品。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赓和他的战士们,愣是靠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跟日军斗智斗勇,打了一个大胜仗。这种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见机行事、因敌制宜的谋略,简直就是抗战中最宝贵的财富啊。

0 阅读:3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