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杨成武带着一支八路军的队伍在雁宿崖取得了一次大胜,战士们都十分激动,纷纷整理缴获来的物资。 那个时候,杨成武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司令员。一分区驻地在管头村,部队不算大,但战士们个个英勇善战,跟着杨成武南征北战,跟鬼子斗智斗勇。 有一天,上面派人送来一个命令,说是要一分区去打通往临县的公路。这条路上有个叫雁宿崖的地方,鬼子在那里盘踞,对八路军的根据地虎视眈眈。打通这条路,就能方便八路军的给养补给。这可是个硬仗,要打赢可不容易。 杨成武接到命令,立马带着部下去踩点。他骑着高头大马,跑了好几天,把沿途山山水水都看了个遍。雁宿崖那地方地势险要,群山环绕,要打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杨成武灵机一动,心生一计。他发现白石口至雁宿崖一段是条干河滩,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崖,地形十分有利于埋伏。何不先派一支先头部队佯装进攻,把鬼子引到这片河滩上,然后预先埋伏好的主力部队从山崖上发起攻击,前后夹击,定能把鬼子一网打尽! 想到这儿,杨成武脸上不由得露出了胜券在握的微笑。他连夜赶回驻地,马不停蹄地召集将士们开会,详细讲解自己的作战计划。大伙一听,个个斗志昂扬,恨不得立刻冲锋陷阵,把鬼子赶尽杀绝。 在会上,杨成武还特地叮嘱大家,打了胜仗可不能放松警惕,鬼子狡猾得很,说不定会再卷土重来。一定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士们频频点头,明白司令员的良苦用心。 一切准备就绪,杨成武下令发起进攻。先头部队佯装从正面进攻雁宿崖,一时间枪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日军还以为八路军真的要从正面攻上来,慌忙调集兵力前往增援。 这正中杨成武的下怀。他命令埋伏在山崖上的主力部队突然发起攻击,顿时喊杀声四起,机枪弹如雨下。日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了阵脚,仓皇四散。 主力部队见状,立刻从多个方向包抄过来,斩杀一阵后,日军阵型大乱。有些日军想要突围,却发现四面都是八路军,早已落入重重包围之中。 激战持续了几个小时,日军在八路军的重重包围下越战越勇。无奈寡不敌众,最终全线崩溃。日军的指挥官辻村宪吉大佐也在乱军中被击毙,部下见大佐阵亡,更是丧失斗志。 八路军乘胜追击,死死咬住败退的日军,生怕漏掉一个活口。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八路军彻底粉碎了这支日军,六百多名敌军无一生还。 杨成武亲自指挥的这场雁宿崖战役,堪称经典。他运用地形,以劣势兵力歼灭优势敌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消息传开,各地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大家纷纷夸赞杨成武是个打鬼子的好司令,八路军是百姓的救星。这一仗,不但在军事上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是在政治上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雁宿崖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重大胜利之一。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八路军将士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它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雁宿崖大捷的消息传回根据地,战士们欢欣鼓舞,个个意气风发。他们纷纷跑到缴获的物资跟前,数着数着那一箱箱弹药,擦拭着那一支支崭新的枪炮。有的战士高兴地给家里写信,把这场胜仗的情形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 杨成武在指挥所里接见了一些参战的部下,向他们表示慰问和祝贺。他一边翻看缴获的文件资料,一边听取汇报。突然,他的脸色变了,神情凝重地盯着一份文件看了又看。 原来,从那些缴获的文件中,杨成武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那就是日军决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誓要报这个羞辱之仇。文件上详细记载了日军的增援计划,大有再来一次决战的架势。 杨成武当机立断,马上下令部队转移阵地,为新的战斗做准备。他深知日军的狠毒和顽固,丝毫也不敢掉以轻心。战士们闻令,立刻行动起来,一刻也不敢懈怠。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个让杨成武又惊又喜的人来了。那就是远近闻名的白求恩大夫。原来,白大夫听说一分区要打硬仗,主动请缨前来支援。他背着沉甸甸的医疗箱,翻山越岭,及时赶到了前线阵地。 杨成武见到白大夫,热泪盈眶。他知道,白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这份情义,杨成武永生难忘。 白大夫二话不说,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把带来的医疗器材整理妥当,又和杨成武商量如何筹措更多的医疗用品。 在杨成武和白大夫的共同努力下,伤员们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白大夫那高超的医术,让许多弥留之际的伤员重获新生。战士们看到自己的兄弟在白大夫的手下转危为安,对这位来自远方的友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1943年除夕夜,一支八路军部队被日军追着跑了一天一夜,又累又饿之时,恰巧发现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