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云南昭通,女子借给朋友 13000 元,朋友 7 年仍未归还。于是女子怒气冲冲地要账,发现朋友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一个年迈断腿的 83 岁老人!而接下来女子的做法,让老人老泪纵横! 在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借钱救急本来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再亲密的关系,一旦和金钱利益纠葛在一起,似乎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俗话说“借钱如借箭,易放难收回。”借钱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可到了还钱的时候,却变得困难了起来。 前段时间云南昭通的李女士就碰上了要债的难事儿,可当她发现自己的钱要不回来后,她不仅没有生气,还决定不要这笔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七年前,李女士老家的一位朋友突然找到了她。这位朋友曾经和李女士的关系还算亲近,但后来李女士离开老家外出打工了,两个人的联系也不那么频繁了。 朋友告诉李女士,自己家中突然遇上了一些困难,现在急需用钱,实在是没办法了这才不得不向李女士开口借钱。 李女士本来就是个热心肠,听见朋友家中出事了,便急忙问朋友需要借多少。当听见朋友说一万三的时候,李女士心里有些许的犹豫,因为这基本就是她当时全部的存款了。 但她看得出来朋友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不然也不至于找到她借钱。于是李女士便立刻把钱给对方转了过去。 朋友收到钱之后不住的感谢李女士,再三保证自己有钱了一定立马还给她。李女士想着朋友家有困难,自己也不着急用钱,于是便安慰他说这钱不着急还,等他什么时候方便了再慢慢还也行。 李女士想着出门在外谁还没个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 就这样七年过去了,李女士从来没有主动催过朋友还钱,朋友也一直没提还钱的事儿。李女士想着他应该有什么难处,所以也没提过还钱的事情。 借钱之后,两个人联系的也越来越少,渐渐的就彻底失去联系了。 然而最近李女士自己家里也遇上了点事儿,急需用钱。万般无奈下她想起了七年前这笔欠款,只得硬着头皮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发去了要求还钱的消息。 可消息发出之后,朋友一直都没有回复。那之后,李女士又发了多条消息过去,可消息都像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这让李女士失望之余又有些生气,她觉得不管能不能还钱,回消息解释一下是起码的礼貌。 过年的时候,李女士正好回了老家,于是她便准备直接找到朋友家要个说法。 这天李女士来到了朋友家,她很久都没去过朋友家了,看见朋友家变得一片萧瑟,和记忆中完全不一样。临近过年,别人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可朋友家却十分冷静。 李女士走了进去,看见空荡的屋子里,只有朋友的老母亲独自在家。朋友的母亲已经八十三岁了,而且腿脚似乎还不方便,拄着拐杖艰难的行走着。 她认出了李女士是自己儿子的朋友,于是热络地迎了上来。李女士和老太太打了声招呼,随即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朋友的身影。 李女士想着也许是朋友过年没有回家,或者是为了躲自己连家都不回了? 她问老太太朋友怎么不在家,可当老太太听到这番问话后,表情一下就沉了下去,写满了悲伤,随后她哽咽的告诉李女士,她的儿子前两年已经因为意外离世了。 这句话让李女士震惊不已,她没想到朋友并不是故意不还钱不回她信息,而是早已不在人世了。 李女士看着老太太布满皱纹的脸,还有眼里无尽的悲痛和对儿子的思念,她还是没有把要钱的事情说出了,就这样生生的把话咽了下去。 人亡债消,这笔债李女士不准备要了。 随后她安慰了老太太几句,便转身离开了。走到门口她看了眼家徒四壁的屋子和行走不便的失独老人,于是她又去旁边的小卖铺,买了一桶油和一袋大米,给老太太送了过来。 老太太很是感激,觉得自己的儿子能有这样的好朋友是他的福气。离开时,李女士掏出那张朋友给她打的欠条,悄悄地撕了。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人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不要因为金钱冲淡了那份珍贵的情谊。 信源:蓬勃新闻-2025-02-03《13000元借款超期7年仍未归还,女子上门要账时发现家中仅剩83岁老人,不仅人死帐消还给老人买去米和油》
看哭了!云南昭通,女子借给朋友13000元,朋友7年仍未归还。于是女子怒
哄动这史记
2025-02-05 14:52:48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