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新婚夜,他送走宾客,走进洞房。深吸一口气,掀开了新娘的

熹然说历史 2025-02-04 00:07:45

1674年,纳兰性德大婚。新婚夜,他送走宾客,走进洞房。深吸一口气,掀开了新娘的红盖头。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他的手僵在半空中,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新娘问:“你怎么了?” 纳兰性德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生在一个显赫的满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是叶赫部首领,他姑奶奶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父亲纳兰明珠官至一品大学士,母亲则是皇族后裔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家族隶属于八旗制度中的正黄旗,是康熙朝鼎鼎有名的权贵之家。尊贵的出身,优渥的家境,再加上纳兰性德自己过人的禀赋,这个孩子简直就是天之骄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纳兰性德从小就聪明伶俐,过目不忘。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文武兼修,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人们都说他继承了祖上的文采,加上勤奋好学,将来定能平步青云,前程万里。 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天资聪颖的纳兰性德18岁中了举人,22岁又考中进士,一时名声大噪。年纪轻轻就学有所成,连康熙皇帝都对他赞赏有加。 康熙帝见他才华出众,对他青睐有加。很快,年轻的纳兰性德就被任命为御前侍卫,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从此,纳兰性德走上了仕途,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但纳兰性德骨子里是个诗人,并没有多少政治抱负。相比在官场上勾心斗角,他更喜欢吟诗作对,与文人墨客交游。在他的笔下,万物有灵,草木皆兵,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尽管纳兰性德不太在乎功名利禄,但他的才华和出身还是为他赢得了同僚和上司的赏识。他们都说,这个年轻人真是前途无量,将来定能平步青云,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谁能想到,命运却和这个天之骄子开了个大玩笑。在他即将参加殿试的前夕,纳兰性德突然病倒了。等他好不容易养好身体,考试的日子已经过去,这场足以改变命运的殿试,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 纳兰性德的情感生活可谓是跌宕起伏,悲欢离合。早在少年时代,他就与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本以为这段姻缘已经就此定下。但是造化弄人,他的表妹最后还是入宫为妃,从此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日。 失去初恋的打击还没有完全平复,纳兰性德的父母就替他定下了另一门亲事。对方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尽管纳兰性德对这桩婚事并不情愿,但在封建时代,父母之命难违,他还是迎娶了卢氏。 洞房花烛夜,一向对女色不感兴趣的纳兰性德有些兴致缺缺。但当他掀开新娘的红盖头,看到佳人玉面时,顿时心弦震动,竟然对卢氏一见倾心。那一刻,他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从此沉湎于这段美好的姻缘。 婚后的日子如胶似漆,夫妻恩爱。卢氏不仅貌美如花,还才情出众,能诗善文,与纳兰性德可谓是珠联璧合。在纳兰性德埋首书斋读书写作时,卢氏就在一旁为他誊抄批阅,伴他读书科考。 然而,天妒红颜,好景不长。婚后三年,卢氏在生下一子后不幸难产身亡。年仅二十岁的卢氏就这样香消玉殒,徒留下伤心欲绝的纳兰性德和襁褓中的婴孩。 纳兰性德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日夜思念亡妻,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原本意气风发的他一蹶不振,整日以泪洗面。据说,他甚至想随卢氏而去,殉情以谢。 丧妻之痛彻底改变了纳兰性德。他开始专注于诗词创作,以文字寄托哀思。从此,纳兰词"凄婉悱恻,缠绵悱恻",充满了对亡妻的思念和内心的创伤。他的词作风格也从原本的柔美婉约转为哀婉凄清。 他在《浣溪沙》中写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字里行间,满是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无尽的悲凉。这首词也成为纳兰词的代表作,千古传唱。 失去挚爱的纳兰性德,此后再未续弦。虽然父母又为他续弦,但再无当年与卢氏的恩爱情深。他将所有的爱都留给了已逝的卢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思念这个陪伴他短暂岁月的红颜知己。 丧妻之痛似乎彻底击垮了纳兰性德,从此他就一蹶不振,再无当年的风发意气。他渐渐地放弃了仕途,不思进取,整日借酒浇愁,沉湎在诗词创作里,以文字寄托哀思。 据说,每当卢氏忌日来临,纳兰性德都会独自在房中号啕大哭,像个孩子一样呼唤爱妻的名字。他还常常梦见卢氏,醒来后总是泪流满面,久久不能平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念竟然化作了无尽的相思之疾。 纳兰性德在痛苦和悔恨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直到1685年,卢氏忌日那天,他终于不堪思念的折磨,撒手人寰,英年早逝。死的时候,他才31岁,正值壮年。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