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习武十年的尚云祥,少有敌手。谁知,1偶然的机会,竟败于习武才3年的年轻人。随后,他恭敬道:你练的是什么拳法,这么厉害?年轻人答道:形意拳。 尚云祥,武术界的杰出人物,尚式形意拳的创立者。他的武术造诣之高,甚至被清朝的大内总管李莲英所赏识,聘请到家中负责安保工作。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武艺高强的人,身高还不到1米6。因此,童年时期的尚云祥,老是被同伴欺负。 11岁时,他的父亲为了培养接班人,在生意稍有起色后,就把尚云祥接到了北平,让他上学,读书识字。 然而,在尚云祥心中,他对读书没多大兴趣,内心渴望的,只是弄棒打拳,练就一身好武艺。 于是,在私下里,他总是偷偷练武。好在他的父亲比较开明,并不阻止儿子的习惯,还专门找到名师,让其拜在门下,专心练武。 有了名师的指导,再加上尚云祥的功底,他的武艺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前扫趟、后扫趟、大扫趟”等等,练得出神入化,不少的同门师兄弟都不是他的对手。 时间一久,频频的胜利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于是就经常找人切磋,一来让那些老是欺负自己的人看看,二来通过切磋吸取百家之长。 一时间,尚云祥在北平少有敌手,一度自持功高。直到遇见一个年轻人时,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1885年,尚云祥路过护城河边,突然兴致大发,于是像往常一样,准备热身,打一番拳脚。 谁知,当他准备开始练时,突然看到一个年轻人,也在打拳。 年轻人的拳法顿时吸引了尚云祥的目光,这种拳法尚云祥从未见过,一招一式看起来轻飘飘,但又暗含了力量。 凭借多年的习武经验,尚云祥断定,这种拳法十分讲究,门道不浅,于是开口问道:哎年轻人,你练的是什么拳啊?厉不厉害? 不料,年轻人回过头,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不做声,继续练习。 此时的尚云祥,才21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面对年轻人的冷嘲,顿时就来了劲。 下一面,他就气冲冲的走到年轻人面前,扎好马步,伸出拳就做出了一番切磋的姿态。 不料,对方仍不理会,仿佛他的存在如空气一番。 尚云祥心想:这么多年,还没人敢跟我这样,你这小子,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此时的尚云祥是定要弄出个所以然,干脆主动出击,朝着对方的面门就打了过去。 尚云祥信心满满:这次看我不把你撂倒。 谁知,年轻人一个小跨步,就躲开了他的拳,接着顺手一推,便把他甩出几步远。 尚云祥不信这个邪,接着又继续进攻,谁知,几番回合下来还是一样的结果。 未尝败绩的尚云祥坐不住了,要再打下去,出丑的就是自己了,于是也一改刚才傲慢的姿态,恭敬起来。 “年轻人,你刚才练得什么拳法,竟然如此厉害?” 年轻人:“形意拳”。 “那,你练习多久了?” “3年”。年轻人答道。 听到这个答案,尚云祥惊了:习武十年竟被形意拳打败了!不行,我得好好学学。 经过了解,这个年轻人名叫李志和,是形意拳门中周明泰的弟子,而周明泰的师傅是河北形意拳代表人物—刘奇兰。 除了周明泰,刘奇兰还有一个弟子,叫李存义,也是后来尚云祥的师傅。只是,他的这条拜师路,走得很艰难。 原来,自尚云祥和李志和交手后,他就踏上了拜师之路,而这一找,就是3年。 直到遇到李存义,才算是见到了李志和口中的真人,立马就要拜他为师。 可是,李存义却因为尚云祥身材矮小,拒绝收他为徒。 后来,得同门周明泰的劝说,李存义才勉强收下了尚云祥。 只是,此时的尚云祥心中清楚,李存义虽然答应收自己为徒,但心里不是真正的看起自己。 但在尚云祥心中,他并没有抱怨,每天付出比师兄们成备的努力,只是为了得到师傅的认可,早些学艺。 尚云祥的刻苦,李存义看在心里,也慢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或许,是块好苗子。 接下来的日子,李存义才开始传艺。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个子矮小的尚云祥,学的竟这么快,一点就通。 很快,尚云祥开始在同门师兄弟中崭露头角,早先不被看好的他,此时却成了李存义门下的得意门生。 后来,得师叔的推荐,为尚云祥谋了份差事,进入宫廷,给大内 总 管李莲英看家护院。 在清廷的3年里,李莲英的院子,在尚云祥的看护下,从未出过纰漏,因此深得李莲英喜爱,有什么好事都想着他。 再后来,抗战爆发,尚云祥蒋自己的拳法路数,经过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实用刀法,供战士们联系,甚至还下身部队,亲自教学。 可遗憾的是,就这样一位自强不息,在最后用自己所学,为抗战出力的武术大师,却没能看到抗战的胜利,于1937年离世。 尚云祥,虽然个子是个硬伤,拜师不被接纳,但他从不抱怨环境,回应的只是“努力”二字。 罗曼·罗兰曾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进步的动力,才是成功的保证”。说的正是尚云祥这样的人。 在尚云祥功成名就之后,他又以动人心魄的方式,不仅更好的传承了武术精神,也为抗战奉献自己的力量,令人敬佩。
1885年,习武十年的尚云祥,少有敌手。谁知,1偶然的机会,竟败于习武才3年的年
蜀山史道
2025-02-03 23:15:11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