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山东一大娘参博物馆。谁知,当看到展柜中的针线包时,她竟流出了眼泪。工

蜀山史道 2025-02-02 23:52:25

1960年,山东一大娘参博物馆。谁知,当看到展柜中的针线包时,她竟流出了眼泪。工作人员为此询问缘由,老人则擦了擦眼泪说道:这是我的。 工作人员听闻一脸的惊讶:您就是特等功臣朱文起? 朱文起缓了缓情绪,平淡的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很快,馆长也听闻了这件事,于是亲自将她请进了办公室,听朱文起讲述着这段难忘的经历。 那是在1941年的冬天,外边正下着鹅毛大雪,当她正要准备休息时,外边却传来了敲门声。 来者正是朱文起的小叔子游文斋,当时是我党的一名同志,此次前来,是想劝朱文起一起加入我党工作。 得知小叔子前来的目的,朱文起有些犹豫,主要是因为她没文化、不识字,不知道在根据地里能干些什么呢? “不要文化也行,不识字也能干好工作”,游文斋说道。 接着,游文斋眉头一皱,又低语道:只是,只是工作会有危险。 朱文起一听不识字也行,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丝毫没有顾及工作是不是危险。 原来,朱文起的丈夫就是死于日军之手,心里也是对鬼子恨之入骨,恨不得早点把他们给赶出去。 就这样,朱文起以一个交通员的身份,负责为组织传递情报。 在今后的日子里,朱文起就把自己打扮的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似的挎个篮子,传送情报。 由于没有经验,当传递首次情报时,朱文起略显紧张,当遇到敌人盘查时,手心里都攥出了汗。 “你这篮子里装的什么?” 朱文起强作镇定,顺手从针线包里掏出了一根针,说道:这里能装什么,是俺做鞋底子用的针。 明晃晃的针在伪军面前晃悠,也使伪军吓了一跳,他们担心再掏出啥危险的东西,连忙呵斥道:好好好,走走走,走吧。 于是,朱文起收起自己的针线包,慢声慢步地离开了,并准时的回到了根据地。 有了这次的经验,朱文起也努力的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在接下来的几次任务中,都圆满的完成了。 然而,在1943年的一次任务中,朱文起却遇到了大麻烦。 这次,她携带了组织上一份十分重要的情报,要务必小心送到鲁西南中共地委。 朱文起接过任务后,没有犹豫,便像往常一样拿好自己的装备就上路了。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伪军突然加大了排查力度,人手更是翻了一番。 面对这番情形,朱文起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但已经快到跟前了,若是掉头,定会引起怀疑。 很快,就轮到了朱文起。这时,一群伪军瞬间围了上来,对着朱文起就是一顿搜。 好在朱文起事先将这份情报缝在了衣服上,任他们怎么翻自己的篮子,也是一无所获。 可是,这次伪军好像不打算放过她,觉得朱文起很可疑,于是便决定将她拉到炮楼里继续盘问。 毕竟有过多次的经验,伪军这种让人觉得有来无回的操作并没有吓倒朱文起,她突然一屁股坐到地上,撒起了泼。 朱文起突然闹了这一出,也让伪军给吓住了,原本只是想咋她一下,没想到让自己难堪了。 没办法,伪军实在拿朱文起没辙,又没有搜到有价值的信息,干脆就把朱文起给放了。 很快,朱文起长舒一口气,便通过并远离了关卡,这份重要的情报也送到了同志们的手中。 虽说传送情报不用上前线,但危险却也是无处不在。可朱文起没有一丝犹豫,一直工作到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朱文起就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作为特等功臣的她也没有再提过这段经历。 所以,这次在博物馆突然看到自己的物品,仿佛几十年前的故事又浮现在自己眼前,不禁流下了眼泪。 在家乡的时间里,朱文起也都默默的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直到1982年去世。 只要组织需要,我就献身,默默无闻,不顾艰难险阻,直至完成任务,这就是朱文起。 当然,像朱文起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比如沂蒙红嫂,她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抗战的胜利添砖加瓦。而作为后人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她们的精神,弘扬她们的精神。

0 阅读:58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