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甘油三酯偏高的人,就算是素食,这4种也要少吃 在健康养生的话题里,“吃素降血脂” 的说法像一阵风,吹进了很多人的生活。可吃素真有这么神奇,能把血脂稳稳拿捏吗?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 先看看这吓人的现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里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脂总体患病率达到 35.6%,差不多每 3 到 4 个成年人里,就有 1 个被高血脂缠上。这患病率高得惊人,也难怪大家一查出高血脂,就慌慌张张找办法降血脂,“吃素降血脂” 的说法就这么火了起来。 血脂指标解密:吃素对胆固醇用处不大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代谢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明伟说,血脂检查主要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四项,其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关键。 注册营养师薛庆鑫提到,胆固醇升高和饮食关系没那么紧密。人体胆固醇来源有俩,饮食摄入只占 3 成,7 成靠自身合成。自身合成胆固醇受好多因素影响,像摄入脂肪种类、激素水平,还有饮食里胆固醇含量。而且胆固醇有自我调节机制,饮食摄入多,自身合成减少;摄入少,自身合成增多。 就说隔壁的李叔,去年体检胆固醇超标,听人说吃素能降胆固醇,就开启了素食模式。顿顿青菜豆腐,一点肉星都不沾。坚持大半年,满心期待血脂能降下来,结果再体检,胆固醇还是居高不下。这下李叔明白了,原来胆固醇指标异常,光靠吃素根本行不通。 甘油三酯与饮食:吃素也可能踩雷 甘油三酯和饮食的关系就密切多了。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郭艺芳说,甘油三酯主要受遗传和生活方式影响。多数人甘油三酯升高,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很多人觉得吃素就能避开甘油三酯升高的问题,其实不然。有些素食主义者,主食和素食吃起来没节制,又不爱运动,摄入的能量消耗不掉,照样转化成脂肪,甘油三酯还是会升高。 还有遗传因素导致的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这类人不管吃肉还是吃素,甘油三酯都高,只能靠药物控制。我有个朋友小王,就是素食主义者,平时自认为饮食健康,可体检时甘油三酯却超标了。一问才知道,他特别爱吃油炸素食,主食也吃很多,还不爱运动。这就找到了他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所以说,想靠饮食控制血脂,得根据不同指标异常有针对性地调整,盲目吃素可解决不了问题。 暗藏油脂的素菜:小心这些 “脂肪炸弹” 大家都知道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的重要部分。可有些素菜,看似健康,实则是 “隐藏的杀手”。 干煸类素菜,像干煸菜花、干煸豆角,听着挺健康,实际制作时,要么用少量油长时间煸炒,要么用大量油翻炒煎熟,有些餐馆为了图快,还直接热油炸。这样一来,蔬菜的维生素被破坏,营养大打折扣,脂肪含量还严重超标,吃了容易让甘油三酯升高。 干锅类素菜,比如干锅土豆、干锅菜花,把熟蔬菜泡在油里,还放在酒精灯上持续加热,蔬菜不断吸油。而且干锅菜大多是辣口的,特别下饭,再加上一直热乎着,让人不知不觉就吃多了,热量和油量都严重超标。 红烧类素菜,像红烧茄子、地三鲜,先油炸再红烧,茄子、土豆这些蔬菜特别吸油,一盘地三鲜脂肪含量能高达 25.3g,差不多是一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了。 油炸类素菜,炸金针菇、炸平菇这些,口感酥脆,可脂肪含量也高得吓人。一份大薯条脂肪就有 17.8g,而且反复加热还可能产生致癌物苯并芘、丙烯酰胺,对健康危害极大。 头部发出的血脂警报:别忽视这些信号 血脂异常像个 “温柔杀手”,悄无声息地危害健康。不过,身体其实会发出一些信号,尤其是头部出现以下 5 种异常,可能就暗示血脂在飙升。 经常头晕犯困,早晨头脑昏沉,早餐后好点,午睡后又特别困,晚上却精神。还会胸闷气短,手脚发麻、沉重,这可能是血脂升高影响了大脑供血。 视力突然模糊,血脂升高会让血液变粘稠,血流减慢,视网膜或视神经暂时性缺血缺氧,就可能出现视力问题,少数人还可能有眼底病变。 睑黄瘤,血液中胆固醇过高,会造成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沉着在皮肤,在眼睑处形成黄色豆粒大小的凸起,这是血脂高的重要信号,发现了一定要尽早就医。 角膜环,中老年人角膜靠近巩膜边缘出现灰白色或灰黄色环状带,还会越来越宽、颜色越来越深,这是血液中脂类物质在角膜沉积导致的。 听力下降,某段时间耳鸣严重,听力急速下降,要警惕是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的,有研究表明二者有关,最好尽早检查。
糖友饮食注意
【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