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不想高血压?医生劝告:睡前这几个坏习惯要戒掉,别忽视 人到老年,不

蒙哥谈养护 2025-01-31 22:03:43

人到老年,不想高血压?医生劝告:睡前这几个坏习惯要戒掉,别忽视 人到老年,不想高血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回答起来,真的是有点让人头疼。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血压自然就有了飙升的趋势。 高血压,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而想要避免它,光靠吃药可不够。其实,很多时候,睡前的一些坏习惯,才是让血压悄悄升高的“罪魁祸首”。 我作为一名医生,接触过不少老年患者,大家的症状千差万别,但很多高血压的原因,都是在夜晚这些不良习惯里悄然滋生的。 我曾经治疗过的患者,年纪已经70多了,家里人觉得他这个人身体一直都挺硬朗,没什么大病,偶尔感到有点疲惫,大家也没太放在心上。 可有一天,他来诊所检查时,测得血压已经高得吓人。最奇怪的是,他平时从不觉得自己有异常症状,晚上也经常不当回事,觉得睡前的那些小事儿,比如看会儿手机,刷点儿新闻,喝点儿水,根本不影响身体健康。 可是,我告诉他,晚上的这些小习惯,常常成了高血压的温床。 这位患者很喜欢睡前玩手机,每晚都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捧着手机看新闻、刷短视频,手机屏幕的亮光和信息的刺激让他即使躺在床上也无法完全放松,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 而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睡前一小时内,长时间暴露于强烈的光线下,会对褪黑激素的分泌造成影响,进而扰乱身体的自然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更严重的是,晚上的信息过载和光线刺激还会导致交感神经亢进,血管收缩,进而使血压升高。 后来,我建议他调整一下睡前的活动,把刷手机的时间压缩到10分钟以内,同时减少对屏幕的依赖,结果在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的睡眠质量提高了,白天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血压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睡前喝太多水。老年人有时会觉得晚上口渴,便喝下不少水来,觉得身体需要补充水分。可这个看似无害的行为,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有一个患者,年纪和大部分老年人一样,白天活动量不大,晚上却习惯性地喝下大量的水,睡前还常常一口气喝了两三大杯水。 你可以想象,一晚上的水分储备,让他半夜总得爬起来上厕所,这不仅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还让他的血压波动变得不规律。 长时间下来,他的高血压问题愈发严重,尤其是深夜起夜时,他的血压波动大,血管负担加重。水分过多的摄入,会让肾脏负担加重,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尿液,增加心脏的压力,最终影响血压的稳定。 研究表明,晚上过量的水分摄入,会加重肾脏排尿的负担,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逐渐衰退时,容易造成液体积聚,增加血容量,进而加剧血压升高。 所以,睡前两小时,最好避免大量喝水,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喝水的时间和量要合理控制。 这个患者的情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他现在睡前不会再喝太多水,而是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晚上睡得更香,血压也更加平稳了。 睡前的这些小习惯,真的是不容忽视。有一个患者,已经60多岁,体型较为肥胖,虽然不算是过度肥胖,但腹部的赘肉让他看起来有点“有福气”。 他也喜欢睡前吃点儿零食,尤其是坚果和巧克力。 刚开始,我并没太重视这件事,因为坚果虽然是健康食品,但问题在于,他每晚睡前吃的量实在不少,而且每种零食里都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糖分,这样的饮食方式增加了他的脂肪摄入,长此以往,不仅让体重越来越重,也加重了心脏负担。 更为关键的是,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增加血管的内皮损伤,造成血管弹性降低,进而促进高血压的发生。 这个患者的体重逐渐增加,血糖和血压也开始出现波动,逐渐出现了高血糖和高血压双重困扰。 研究指出,摄入过多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尤其是晚上,直接影响了血糖和血脂的水平,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 因此,晚上最好避免吃过于油腻、糖分过高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喜欢吃夜宵的老年人,要警惕这些习惯带来的隐患。 经过调整饮食习惯,减少了晚上零食的摄入,这位患者的体重逐渐控制下来,血压和血糖也开始趋于稳定,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要想不受高血压困扰,睡前的一些细节是必须要改变的。睡前避免过度的电子屏幕使用,避免喝大量水,避免过量的高脂肪和高糖饮食,这些习惯一旦戒掉,不仅能够帮助降低血压,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 尽管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长期累积下来,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其实高血压不仅仅是个血压问题,它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心脏上,也会影响到大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多个重要器官。控制好这些不良习惯,才是抗击高血压的根本所在。 老年人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常常影响着他们的血压健康。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彻底告别不健康的睡前行为,保持规律的作息,才能在老年时更加健康、长寿。

2 阅读: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