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一经方,能治多种眼病,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中浆、青光眼等都可用
张仲景的经方,我在眼科临床上也经常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那就是张仲景老先生的——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主治“脉结代,心动悸”,又叫“复脉汤”,仲景老先生用“炙甘草汤”来命名,就是借此明确的告诉我们,炙甘草汤可不是单单用来补心的津液(心阴)的,它是能补全身脏腑的津液亏虚的。
中医眼科临床上,经常运用炙甘草汤辨证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脉络膜萎缩、碱烧伤后眼压过低、干眼、虹膜部分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黄斑变性等眼病,如果对症,疗效确切。炙甘草汤用于气血不足,目失供养的眼病,其功效与归脾汤略同,但本方健脾益气的作用逊于归脾汤,而养血滋阴的作用则胜于归脾汤。
炙甘草汤同时具有通阳复脉的功效,治疗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眼底出血,与归脾汤治疗脾不统血者不同。一者主以鼓动心气,一者主以固摄脾气。但两方的特点皆是血证见血不专以治血,而重在治疗无形之气,此是利用气血关系治疗血证之方法,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眼科临床应用】
(1)用于气血两虚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开角型青光眼等病。
(2)用于心气不足,脉道瘀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慌心悸,心律不齐,或束枝传导阻滞,血压偏低,脉象细弱等症。亦可用于该型的眼底动脉硬化出血。一起来看看“炙甘草汤”是怎么解决眼部问题的:
炙甘草汤(《伤寒论》):甘草12g(炙),大枣6枚(擘),阿胶5g,生姜6片(切),人参3g(或党参15g),生地黄30g,桂枝10g(去皮),麦门冬10g(去心),麻仁10g,清酒少许。
生地黄是一味非常补的药物,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名医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炙甘草汤中重用生地黄主要起到快速补充人体血液和津液的作用。
麦冬在眼科中也是常用的中药,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本草正义》:“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
阿胶大家都熟悉,是一种大补的药,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它还有很强的收敛收涩作用,收敛的作用具有“引血归经”的作用,亦可止血和防止血液额外流失。
生地黄、麦冬、阿胶都是滋补的药,滋补太多,易伤脾,很难吸收。仲景加入的桂枝来“运化推动“这些阴药,另外,桂枝还有振奋心阳和助血液汽化的作用。
滋阴药过于滋腻,容易导致身体拥塞,加一味麻仁润肠通便,方子更加周全。
人参是补气之最,由于价格较贵,一般用党参或太子参,病情严重时仍以改用人参为佳,剂量视病情轻重缓急而灵活增减之。
生姜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运化人体的脾胃有利于这些阴药的吸收,第二个作用是生姜发散的作用有利于将药物导入到血脉系统之中,有利于改善人体整体的生态系统和血液循环。
本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其他药物可以随证加减,而炙甘草一味,则始终不可更易。《名医别类》载甘草有通经脉、利血气作用,甘草是完全是缓解紧急状态的,它的作用在神经末梢。
炙甘草汤用了清酒做药引,酒具有快速入血的特点,可以将这些补血的药快速导入血脉。酒还有温通血脉和加强循环的作用,可以帮助这些药物快速吸收,防止这些药物过于滋腻。
服用要点:阿胶需要另外隔水蒸烊化,其它几味药正常煎煮,煎好后加入阿胶,古代的清酒,现在大多用黄酒来代替,一般情况下加10g左右的黄酒就可以了。
门诊案例
徐某,男,46岁,得病月余,视物模糊,如纱遮睛,且视直如曲,视大为小,此名视惑。
注:视惑指视物颠倒、紊乱、变异的表现。
看舌苔:舌淡中绛,脉来沉细而迟。
辨证:病由心阴不足,阳气衰微,营卫俱虚,神光失序乱散。
治宜:阴阳双补,佐固涩以欲浮散之气。
处方:炙甘草汤加龙骨、牡蛎。
复诊:目视已见好转,眼前黑影减少,延用上方,炙甘草汤以玉桂易桂枝。
2次复诊:目视恢复正常,眼前黑影消失,视物亦正,舌绛亦化。但是脉象仍然不足,继续使用原方。
由此可见,炙甘草汤治因虚劳引起的各种眼病,如青盲(视神经萎缩)、内障、视惑(指眼内外无明显征象,但患者感觉视物紊乱、失却本来面目)、瞳神干缺(指瞳神紧小缺曲不圆)、翳陷(指黑睛生灰白色或黄白色翳障,表面凹陷,边缘混浊,基地高低不平)以及目妄见、云雾移晴、神气枯瘁等眼病,而且效果很好。炙甘草汤在眼科临床上还有病例:
第1例,溢泪症的患者仅服5付中药溢泪症即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第2例白塞氏综合征的患者间断治疗2年,视力由治疗初的0.8恢复至1.0,病情稳定2年,后因劳累复发;
第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治疗70天,眼底出血及渗出完全吸收,视力由0.5恢复至1.0,随访1年病情稳定。
江上飞江上飞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