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长沙,兵力远超前三次,薛岳对参谋长赵子立说:“我先去后方看看,你在这里照料一下。” 赵子立原以为,薛岳只是让他留下来暂时代理指挥便欣然同意。 由于战前薛岳低估日军的兵力,将战区的部队分散部署,导致长沙守军只有依靠张德能的第四军。 薛岳走后,赵子立见张德能将第四军的主力第59师部署在城的南半部,而把战力最弱的第102师部署在北半部,而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只有一个战力中等的第90师。 赵子立认为不妥,他的主张是守长沙必守岳麓山,否则长沙必然守不住。 赵子立给张德能打去电话,让更换部署,以主力固守岳麓山。 张德能说:“薛岳长官走时有交代,部队仍归他指挥,你要想变更部署,先打电话给长官吧!” 赵子立要通薛岳的电话,问道:“我在这里能不能指挥第4军?” 薛岳说:“第四军你不要指挥。” 赵子立气愤的说:“那我在此地干啥?要不我就回去吧!” 薛岳说:“你留在那里联络。” 赵子立说:“联络,为啥不派参谋?要是看房子,为啥不派副官?” 薛岳无言以对,当即挂了电话。不久后,薛岳另以别人代理参谋长,甚至把留在岳麓山的亲信都撤到了耒阳。单单留下一个赵子立,让他自生自灭。 赵子立明白,薛岳这是要将他弃置在长沙,让他要么战死,要么承担战败的责任。 日军逼近长沙后,长沙守军仍无统一指挥。论职位,以战区参谋长赵子立为最高,但他年纪较轻,资历较浅,仅为黄埔六期,陆大九期。 论资格,以战区炮兵指挥官王若卿为最老,他出身于保定军校第8期炮兵科,与陈诚同期。 论实际掌握兵力和一线指挥,却以第4军军长张德能实力最强。张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15期,资历也不算浅。 最后的结果是,三人互不相属,张德能按照薛岳的指示将第四军大部部署在长沙城,而王若卿却将口径大、射程远的重炮留在岳麓山,将口径小、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 以往三次日军进攻长沙,岳麓山都不是攻击单位重点,但这次日军显然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居然出动了两万多人的兵力,去进攻岳麓山。 赵子立眼见大祸临头,要通张德能的电话,劝说:“张军长,现在我不是指挥你,而是向你建议。这一次日军进攻是从水面和地面同时来的,这与历次长沙会战不同。你想想,日军要是占领了岳麓山,长沙与岳麓山只是一水之隔,日军从岳麓山瞰制长沙,你能守住长沙吗?如以主力守岳麓山,就是日军占领了长沙,我们仍可以居高临下,隔河对战。而主力转进到岳麓山后,我们再向北向东,远远地派出部队,进行逐次抵抗,这才能争取到守长沙的时间。你可以将这个理由报告给薛长官。” 张德能说:“参座说的我明白,可薛长官叫我以主力守长沙,我只好照办。” 赵子立长叹一声,不再说话,黯然的挂了电话。 其实,张德能也是六神无主,对部下说:“长官部一跑几百里,友军又情况不明,叫我们等着挨打,这就是大会战吗?” 大战前夕,张德能失败情绪严重,竟然沉湎于水墨丹青,诗词歌赋,一会儿写写画画,一会儿高低吟哦,全然不顾大战将至,长沙与第4军的危亡。 张德能的表现,和衡阳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忙着撤离民众,抢修工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让人遗憾的是,薛岳喜欢粤系的张德能,却不满方先觉,甚至还打报告给军委会让免去方先觉的职务,只有后来衡阳保卫战打响,此事才作罢。 第四军在日军即将攻城前,悲观情绪蔓延,军纪也迅速败坏。大战之前,长沙不少民众在疏散时并未将财物带出。第4军的官兵就趁机穿堂入户,翻箱倒柜,搜刮民财。 第59师第177团是第四军的模范团,团长杨继震眼见军纪败坏,又不能出面制止,便一边叹气,一边对前来视察的军参谋处长张汶杰说:“有什么看头?官兵把老百姓的东西都拿走了,忙着发洋财,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将来又如何向老百姓交待?” 稍后,张汶杰走到第102师的阵地,场面更是让人揪心。 第102师新兵多,战斗力较差。日机来袭时,士兵四散奔逃,不知隐蔽。有一个士兵甚至抱着排长的腿,大喊:“排长!飞机!飞机!” 第176团团长屈化平,行伍出身,一贯骄纵,张汶杰见该团阵地有些疏漏,就向他建议:“阵地前道路要加以破坏,加强障碍。” 屈化平不屑的说:“搞那些名堂做啥?来了就打,打完就算。” 张汶杰说:“打仗不动脑筋怎么行?又不是那么好打。” 屈化平说:“我打了这么多年仗,都是这么过来的。” 就这样,仗还没开打,第4军就拉垮了。 6月18日上午,张德能发现日军一部已经突入长沙后,他匆忙跑到军部门前的公路上,对着溃兵大喝道:“统统回来,不回来,我枪毙你们。” 可溃兵们听而不闻,仍向南狂奔。张德能见止不住溃兵,索性加入了溃退的潮流,向的南方逃去。 赵子立和王若卿,见大势已去,也丢下部队相继逃去。城内的守军,抵抗至下午后,纷纷向浏阳方向突围而出。 长沙这座英雄城市,就这样沦陷了。
1944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长沙,兵力远超前三次,薛岳对参谋长赵子立说:“我先去
蜀山史道
2025-01-30 23:15:36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