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下午,班长张普霖接到突围的命令,他问传令兵:“唐长官不是要

蜀山史道 2025-01-30 23:15:17

1937年12月12日下午,班长张普霖接到突围的命令,他问传令兵:“唐长官不是要和南京共存亡吗?”传令兵说:“司令部的人跑光了。” 南京保卫战打响前,卫戍司令唐生智成立了一个特务团,该团大都是由临时征集的壮丁组成,张普霖在该团当了新兵班长。 12月12日中午,张普霖奉命率领本班新兵去仓库领大米。下午4时把大米领回,只见营地空无一人。 张普霖感到很奇怪,他正想去团部打听情况,一名传令兵传来连长命令,说部队要在下午6时向挹江转移。 张普霖忙问:“全部转移吗?司令部呢?” 传令兵说:“唐长官早走了。” 张普霖又问:“团部的人呢?” 传令兵说:“司令部的人跑光了,我看团部也快了。” 张普霖有些不解,唐生智不是说要和南京共存亡吗?怎么南京尚在,卫戍司令却先走了呢?张普霖带人赶到萨家弯,那里已是人山人海,绝大多数是混乱的散兵,也有极少的老百姓,还有坐小轿车的太太和小姐。因人太多,只能拥挤着向挹江门缓慢地挪动。 不幸的是,三洞城门早被守军堵死两洞半,只有半面可以通行。毫无组织的几万人,都要争从这半边城门通过,悲惨之状,不问可知。 有溃兵为要夺路先出,竟向四周乱开枪,也有扔手榴弹的,哭喊叫骂之声,惨不忍睹。一些身体弱、个子小的人被挤倒后,不及呼喊便死于万脚之下;身强力壮的便踩着同胞的尸体继续向前挤。 那些想坐轿车出城的太太、小姐们,此时也只得下了轿车,丢掉大衣和手提包,任凭强大人流东冲西撞,受伤的人不少。更可悲的是有些贪财鬼,看到丢掉的衣物,便想弯腰去捡,腰没弯下去,便已成了后面人的垫脚石。 张普霖年轻力壮个子高,侥幸被人流送出城外,全班新兵挤出来的,只有周副班长和张普霖。二人急奔江边,可是江里却没有一只船,早到的人已构成一堵又长又厚的人墙,都正在望江兴叹。其中也有骂街的,说那些平时吹牛拍马、作威作福的大官们到了真要拼命时却先溜了,可是骂街没有用,还是过江要紧。 不知谁说了句“找木头过江”,人们便一齐拥向一家大木厂。张普霖和周副班长也抬来三根圆木,解下绑腿,动手绑扎小木筏。 城内人流还在不断涌来,忽然有人高喊“鬼子到挹江门了”。这一声就像一枚重磅炸弹,人墙立时炸开了,怎么办?跑吧,没处可跑;跳江吧,白送性命;束手吗,日本兵的残忍谁不知道。 这时,一个小号兵突然吹起了冲锋号,号声给人们指明了出路:冲回去!拼!大家一声喊,咆哮的人流立即向挹江门冲去。军号声、喊杀声震撼大江两岸。后得到新从城内挤出来的人传来信息,才知这是一场虚惊。 大家于是又都返回江边,张普霖和周副班长将尚未完成的小木筏扎好,放下水去,两人各站一端,以四肢代桨,向江北划去。此时江面已是黑星点点,都是像这样的小木筏。后来听说,抢一块木板过江的人,多数落江而死。 13日凌晨6时多,精疲力尽的张普霖和周副班长终于到达了北岸,只见江边又是一道长长的人墙,原来是江北岸的老百姓特意来接过江军民的,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看到张普霖和周副班长从泥水里向岸上爬,立即跑过来拉我们,说:“可过来了,冻坏啦,快到家去烤火吧,饭早就做好了。” 12月的天气,在江里泡了多半夜的张普霖和周副班长,一上岸便冻得瑟瑟发抖,老人的几句话似一股暖流,立刻暖遍全身。两人因心情激动,一时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顺从地跟着老人到了他的家。老人家里只有一位老大娘,别无他人,老大娘看到两人像是两只落汤鸡,忙说:“看湿成这样,快把衣服脱下来,上床去,盖着被子暖暖身子。” 两人说什么也不肯上床去,只说有火烤烤就好了。老大爷说:“那就把棉衣脱下来,烤火吧。”说着便抱来早已准备好的干柴,引着了火。 两人把棉衣脱下来搭在凳子上烘着,蹲在地上烤身子。老大娘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和一盘腌菜,说:“边烤边吃吧,游了一夜,也饿啦!” 张普霖和周副班长此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说:“老大爷,老大娘,你们真是救命恩人啊!” 老人说:“不要说这个,快吃饭吧!” 两人在江里折腾了一夜,确实有些饿,便一边吃饭,一边烤火,个村子离江边只有半里多路,昨晚听到江里的喊叫声,全村人都不能入睡,男子都跑到了江边瞭望,等待救人,妇女们留在家里,准备饭和烤火柴。 老人说:“打鬼子是中国人的事,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嘛!你们在前线流血拼命,我们不能上前线的,不也应该做点有利的事吗?” 饭吃饱了,棉衣也已烘干,门外已是红日高升,张普霖和周副班长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告别两位老人,随着溃兵继续北退。 路上,周副班长说:“想起那些不打便跑的大官,真有点泄气,真不想再干了,经过小号兵的冲锋号和向挹江门冲杀的声势,劲头又大了,看到老百姓的抗日热情和听到两位老人所说的话,更觉得大有希望,只要坚持,不但抗战能胜利,将来老百姓也会有好日子过。” 两人走几步一回头,远望南京城的方向,那里已经成为炼狱。

0 阅读:8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