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三是和冯德麟齐名的辽西巨匪,手下人马曾达千人以上,老巢在三界沟,周围几十里都

蜀山史道 2025-01-27 23:53:05

杜立三是和冯德麟齐名的辽西巨匪,手下人马曾达千人以上,老巢在三界沟,周围几十里都是杜立三说了算,惟有大地主栾佐廷不买他的账。栾佐廷人称“栾七爷”,同冯德麟、张作霖都有交情,对于杜立三颇有戒心,两人明和暗不投。 1903年大年三十,杜立三领几十人,诈称给“栾七爷”拜年,打死栾佐廷,从此在辽西横行无忌,称王称霸。 张作霖在受抚前,和杜立三有过冲突,后来经人”调解,杜立三、张作霖结为“金兰之交”。 1907年5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密令发审处委员殷鸿寿会同张作霖设法剿灭杜立三。张作霖颇为踌躇,他倒不是顾着与杜立三的“金兰之交”,而是杜立三手下人马众多,加上又老谋深算,狡诈多疑,强攻不但没有效用,甚至会赔了老本。 考虑良久,张作霖决定设计诱杀。张作霖先派人以结义兄弟名义向杜立三贺喜,说省里专门派了委员前来招抚,给他的官衔比自己还高,请他速来新民面见委员殷鸿寿。杜立三怎会轻易上当,他母亲和弟弟也认为凶多吉少,拒绝前往新民拜会殷委员。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张作霖请来了黑山秀才杜泮林。杜泮林是杜立三的同宗叔父,由他劝驾,杜立三不能不掂量掂量。杜泮林轻信了张作霖,又亲见省里派来的委员,证明确实是招抚,绝非欺骗,于是慨然答应写信劝杜立三接受招安。杜立三见了堂叔的亲笔信,觉得堂叔讲得很有道理,替他想得不可谓不周到,于是准备去见殷委员。临行前,杜立三做了严密布置。 1907年6月6日,杜立三亲率随十余人到新民府会见殷鸿寿和张作霖。随从人员留在招待处,张作霖陪同杜立三晋见殷鸿寿。杜立三机警过人,一直坐在背靠墙、面向大家的地方。张作霖于是和殷鸿寿起身。 殷鸿寿高声叫道:“送客!”杜立三走在前面,走到门口,便转身请殷鸿寿“留步”。正在这时,有人从背后上来将其紧紧抱住,几个彪形大汉把杜立三按倒在地,摘下手枪,捆绑起来。当晚,杜立三就被枪毙。 杜泮林得知后,才明白自己上了张作霖的当,责备张作霖“卖友求荣”。张作霖辩解他是为“地方除害”。杜泮林毫无办法,对张作霖说:“你向总督请功去吧!” 杜立三死后,其部下有的逃散,有的被张作霖收编。擒杀杜立三,使张作霖不但吞并了杜立三的部分武装,势力大增,而且接收了杜立三的财产,人财两得,并且受到了清廷奖赏,升为奉天省巡防营前路统领。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准备去东北以不流血的方式使东北脱离清廷。经过协商,大家推举蓝天蔚为关外革命军“大都督”,张榕为奉天省都督兼总司令,吴景濂为奉天省民政长,逼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出走。但是,机密被泄露。 赵尔巽闻讯,马上召集袁金铠等地方土绅商量应对措施。袁金铠跪在赵尔巽面前声泪俱下,愿以身家性命担保,要求他重用防营统领张作霖。 赵尔巽和袁金铠在11月11日晚,召开会议,建立所谓的“保安会”,推举赵尔巽为总会长。12日下午在咨议局又召开了军、政、农、工、商、学各界代表大会。 赵尔巽亲自到会,张作霖紧紧跟随,其手下张景惠等人暗中带着手枪在会场内外警戒。大会首先由赵尔巽讲话,他说了一些要各界人士各务其业,不要“稍有异动”,他的话头随即被革命党人赵忠鹄打断。 会场立刻紧张起来,这时张作霖立即登上讲台,掏出手枪往桌上重重一拍,大声嚷道:“我张某只知听命保护赵大帅,倘有不平,我张某虽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它是不交朋友的!” 这时,暗藏在会场中的汤玉麟等纷纷掏出手枪,横眉立目。大家被这种土匪式的行为惊得目瞪口呆,手无寸铁的代表和革命党人只好散去。 在张作霖的武力支持下,“保安会”顺利地成立了,旧官僚充斥其中,张作霖当上了军事部副部长,革命党人只有张榕占了一个席位。 这次事件后,革命党人准备武装起义,11月17日,在沈阳成立了“联合急进会”,张榕为会长,其他人员分赴各地发动起义。 不久,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蓝天蔚被任命为北伐军都督。1912年1月中旬,北伐军到达山东烟台,准备在东北沿海登陆。为免除后顾之忧,赵尔巽与袁金铠商议,决定由袁世凯和张作霖商定除去东北的革命党人代表张榕。 1月23日晚,张榕为了拉拢张作霖站在自己一边,在奉天平康里德义楼宴请张作霖。过了一会儿,张作霖借口告辞。张榕不疑有他,张作霖走后不到几分钟,突然冲进两个人,举枪连连射击。张榕毫无还手之机,当场死亡,血流满床。这两个军人都是张作霖的手下,一个叫高金山,一个叫于文甲。 随即,于文甲又领人抄了张榕在小北关容光胡同的家,张榕家损失财产共合现银5.53万余两。当晚,张榕的秘书田亚兵也被汤玉麟杀害,家也被抄。张榕的另一好友也被金寿山杀害抄家。 此后数日,奉天省城血雨腥风,张作霖大肆搜查革命党人,凡是他们认为形迹可疑,或剪去发辫的人,就马上砍头或关押,全城人一夕数惊,人心惶惶。张作霖借着革命党人的鲜血,被奄奄一息的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开始了割据之路。

0 阅读:91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