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有什么人没有?钟伟说:“儿女都在老家务农,还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也都在农村。” 1984年,钟伟因病住进医院,情况危急。此时,黄克诚得知这一消息,亲自前往探望。黄克诚是钟伟的老友,虽然两人有许久未见,但彼此的友情依然深厚。 见面后,黄克诚关切地询问起钟伟的家乡情况,尤其是家里的亲人。钟伟简单地回答说:“儿女都在老家务农,还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也都在农村。” 钟伟,原名钟步云,来自平江,早年以平步青云的名字寄托了家族对他未来的美好期望。18岁时,钟伟加入了青年团,随即投身红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一位卓越的指挥官,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钟伟的军事才能早在他初入红军时便已显露。他具有一种罕见的天赋,尤其是在对战场环境的敏锐感知上。据说,他能凭借远处传来的枪声判断敌军的兵力部署和动向,有时甚至能精确预测敌人的进退,这种能力让他在作战中占尽了先机。 在解放战争期间,钟伟率领的部队一度在湖南文家台地区作战,战场上风云变幻,钟伟运筹帷幄。在一次俘虏行动中,他发现敌军军官伪装成普通士兵混入了俘虏之中。 为了识破他们,钟伟巧妙地命令所有俘虏一起跑步,最后通过筛选掉队的人员,揭露了其中潜藏的军官。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典型的“狡猾如狐”的作战风格。 除了智谋,钟伟的军事行动还以“猛”字为主,尤其是在进攻时,他以快速、强力的冲击著称。他指挥的部队以猛打、猛冲、猛追闻名,特别是在东北的战场上,这支部队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屡次攻占敌阵。 然而,钟伟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官,他的个性同样鲜明。外形瘦削,言辞犀利,钟伟有着“成也一个口,败也一个口”的声誉。每当有战斗任务来临,他总是跃跃欲试,急于投入其中。 有时,他甚至不顾战局安排,主动争取任务,甚至会因未能抢到任务而产生小小的不满。老战友刘如言回忆,每当战局进入有利局面时,钟伟会兴致勃勃地写下“XX部缴获”字样,暗示自己部队的战果。 1946年冬,钟伟在靠山屯一战中,凭借其果断的决策和出色的指挥,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战场上的声望。 在这次战斗中,钟伟因一时发现敌军阵地,而坚持亲自指挥进攻,尽管上级的指示与他的行动有所不同,他仍决定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最终成功将敌军击退。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让钟伟的部队大获全胜,也让他名声大噪。 钟伟的一生,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他都严于律己,毫不妥协。对于亲人,尤其是自己的儿子,钟伟从未给予过任何特殊的待遇。即使在长达二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远离家庭,他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报自己亲人的念头。 钟伟的儿子钟来良,自幼生活在缺乏父亲的环境里。钟伟投身革命的初期,钟来良才刚满八个月,父亲便离开了家。时光流转,二十年后,钟伟率领队伍抵达长沙,他终于能够将儿子接到身边。 然而,面对久别重逢的父亲,钟来良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父亲能在长沙为他找到一份工作。钟伟听后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愣了一下。他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革命生涯让儿子承受了太多的缺席和失落,但即使如此,他依旧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 钟伟并未因亲情而偏袒自己的儿子,最后他告诉钟来良,还是回家务农吧。钟来良没有反驳,默默遵从了父亲的决定,回到土地上耕作,过着平凡的生活。 钟伟的严格不仅体现在对子女的要求上,他对于亲朋的态度同样毫不含糊。临终时,钟伟留下了简短却深刻的遗嘱。在遗嘱中,他明确表示自己去世后,不需要任何薪金或补助,认为自己的子女已经能够独立生活。 至于家中的财物,他也没有留下太多,只留下一些战时的物资——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冰箱,都作为党费捐出。钟伟特别提到两个人,希望在他去世后,能够给予适当的照顾,那就是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警卫员和保姆。对于自己的家人,他没有留下其他任何物质财富。 钟伟去世后,家人继承的遗产并不丰厚。钟伟的长媳李琼英回忆,去世后的遗物只有一个草绿色的大木箱子,这个箱子曾是他生前使用过的军用物资箱,或许是战时缴获的物品。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一条绒裤和一件背心,这些就是钟伟为子女留下的所有遗产。 参考资料:辽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辽宁省作家协会. 《百年正气 中国共产党人的清廉故事》 2022
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
历史有小狼
2025-01-27 23:33:37
0
阅读:478
实事求是
人民的将军,无私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