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香港一名妇女临终之前将21岁的外甥叫到身边,交给了他一份位于伦敦的“藏宝图”和一串钥匙。当外甥前往英国找到宝藏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1981年春,赵泰来按照藏宝图的指引,来到伦敦郊外的一个农场,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地下的宝藏地窖。当他推开那扇沉重的铁门时,他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赵家祖辈是早期从事海上丝绸生意的商人,在一战前曾计划将一批文物送往英国参加文博会,结果因故未能运输回国。随着岁月流逝,这批文物成为了家族珍藏,最终积累到赵泰来手中,数量达到6万件之多。 在赵泰来14岁那年,父母、外祖父母相继去世。为寻找一线生机,他只身从东莞前往香港投奔姨妈。 姨妈性情温和、谈吐不凡,与多位名画家如张大千、黄君壁等有着深厚交情,也因此成为赵泰来绘画之路的重要导师。她待赵泰来如亲生子,然而,赵泰来一直未能理解姨妈为何终身未婚,且从不谈及个人生活。 直到某天,他才得知原来外祖父母为家族立下过一条家规:“已婚子女不能管理家族宝藏,只有未婚的子女才能保管。”姨妈为了守护家族的珍贵文物,选择了孤独一生。 1977年,姨妈健康状况日渐不佳,她向赵泰来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她在香港和英国有一批巨大的遗产,要求赵泰来继承,并严令他不得外泄任何消息。 两年后,姨妈去世,临终时,她将自己的遗产全部传给了赵泰来,并附赠了一张简易的藏宝图,指引他去寻找家族的珍宝。 初见这些珍宝时,赵泰来心中充满了惊喜,但随着整理的深入,他逐渐感到困惑与疲惫。由于数量庞大,整理工作成了他无法回避的责任。 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沉重压力,赵泰来发现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困境。无论是文物的安全保障,还是整理的进度,都让他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整理文物的过程中,赵泰来遭遇了不少意外伤害。一块战国青铜器砸伤了他的脚,导致骨折;有时古董的尖锐边缘会让他受伤,甚至曾因搬运木箱时遭遇一条银环蛇的突袭,险些丧命。为了确保安全,他不得不养了四条猎犬以作保护。 尽管这些宝藏价值连城,赵泰来并未将其视为发财致富的工具。内心的矛盾让他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些珍贵文物时感到焦虑。他意识到,若选择出售这些宝物,他将成为举世瞩目的富豪;然而,长期的孤独与牺牲让他质疑这一切是否值得。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这批珍贵的文物捐赠给祖国,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存与展示。然而,运送这批庞大的宝藏回国并非易事。首先是文物的清理工作。经过近百年的封存,很多文物上积满了灰尘和污垢,清洁工作异常繁琐。 之后是包装,由于物价高昂,赵泰来不得不捡拾废弃的包装材料来节省费用。时光流逝,周围的居民甚至误以为他是一个清洁工,因为他经常从家具店捡取废弃的泡沫和纸箱。 为了筹集运费,赵泰来卖掉了在伦敦的几处别墅,自己则住进了偏僻的郊区房子。他不畏艰难,将宝藏装进40个集装箱,历经漫长的时间,终于成功将它们送回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赵泰来对自己所继承的宝藏一直保密,连家人也未曾得知这些秘密。为了履行姨妈的遗嘱,并且出于对家人安全的考虑,他始终没有将这些宝物公开。直到他决定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回国,家人们才陆续得知真相。 赵泰来的这一决定引起了亲属的强烈反应,他们对他将宝物捐献出去的行为感到无法理解和愤慨。尤其是赵泰来的妹妹,指责他不顾家人,只想着外人,甚至威胁如果他坚持捐赠,将与他断绝关系。 然而,尽管身边的亲戚们反对,赵泰来的妻子一直坚定支持他的决定,这份理解和支持让赵泰来深感安慰,也不在乎外界的冷嘲热讽。 最终,赵泰来将数以万计的文物捐赠给了中国的多个博物馆,总估值达到8亿元人民币。这些捐赠不仅为中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赵泰来获得了“世界杰出华人奖”等诸多荣誉。 参考资料:马海涛. 《中华慈善大典》 2010
1975年,香港一名妇女临终之前将21岁的外甥叫到身边,交给了他一份位于伦敦的“
历史有小狼
2025-01-26 16:33:2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