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的同学在女同学群里兴奋地宣布她喜当奶奶,我们纷纷送上祝福,恭喜她升级为奶奶,并慰问她在照顾儿媳坐月子和带孙子方面的辛苦。然而,她却幽默地回应:“儿媳妇哪里看得上我伺候呀!人家住七千一晚的病房,还请了育儿嫂陪床,自己的父母在外围做助手,然后出院就去住19万多的月子中心,满月回家还要请育儿嫂。一条龙服务。一个月子出来要20多万。我只能在她剖腹产的时候去看了一下她们母子,其他时间想往上凑都凑不上。” 听到坐个月子要20多万,我们几个女同学都惊得不知说啥好。这样的消费,真是让人咋舌!我在心里暗叹:上海人真有钱,年轻人真潇洒! 看到我们的沉默,同学连忙在群里解释:“儿子的新房是我们给买的,小两口没有还贷之忧。再说我儿子今年都37岁了,儿媳也已经35岁,算高龄产妇,他们怕月子做不好影响到身体恢复。小两口都在金融部门工作,成家后的这些年两人都埋头忙工作,忙升职,也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这也使得她儿媳生孩子时坐月子消费上有底气。” 是啊,大上海,又在金融业工作,收入当然不低。但最主要的还是同学两口子早早地给她们的独生儿子买了150平的大房子,让她儿子两口子无后顾之忧。这样的支持,显然为年轻夫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着这样的消费模式越来越普遍,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当今社会,父母的支持是否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这种“托底”是否在无形中加重了哪些无人托底的年轻人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此外,过度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是否会削弱年轻人独立生活和理财的能力?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家庭的情感联系是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今天,上海的同学在女同学群里兴奋地宣布她喜当奶奶,我们纷纷送上祝福,恭喜她升级为
君子世生活
2025-01-27 17:28:43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