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在得知杨宇霆被枪杀后,在沈阳的孙传芳对人说:“张学良这小子,说着

蜀山史道 2025-01-26 23:33:49

1929年1月,在得知杨宇霆被枪杀后,在沈阳的孙传芳对人说:“张学良这小子,说着话瞪着眼就把人给宰了,当真是一点儿情面都不会留下。”担心波及自身的孙传芳,很快逃往大连。 1月10日夜,杨宇霆与常荫槐去见张学良时,在帅府的“老虎厅”被枪杀。杨、常之死,是因为杨宇霆和张学良矛盾极深,最终让张学良起了杀心,常荫槐完全是因为当天他和杨宇霆在一起,被顺便除掉了。 杨宇霆是奉系骨干成员之一,自视甚高,张作霖对他非常信任,倚之如左右手,甚至将个人私章也交给他。1926年11月29日,为了应对北伐军,在张宗昌、孙传芳的提议下,以直、鲁、豫、苏、皖、闽、浙、赣、陕、晋、察、热、绥、吉、黑15省名义组织所谓的安国军,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杨宇霆则被任命为安国军参谋总长。 在奉系中,杨宇霆举足轻重,他为人狂傲,一向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在张作霖时期。张学良对于杨宇霆深为不滿,但由于其父的信任他毫无办法。 杨宇霆兼任督办的奉天兵工厂,经费开支占奉系支出第一位,这个兵工厂的事务被杨宇霆牢牢把持。张学良曾在请示张作霖后,另外办了一个迫击炮厂,由其讲武堂同学李宜春担任厂长。这个迫击炮厂规模小所需开支也不多,但杨宇霆在经费上是处处掣肘,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的杨宇霆,由于并非老奉系出身,因此长期难以掌握部队。为此杨宇霆处心积虑地运作,不断向张作霖推荐他的日本士官同学进入奉系任职,当时奉军最精锐的部队,是张学良、郭松龄、韩麟春等人指挥的三、四方面军。杨宇霆仗着有张作霖的信任,向三、四方面军下达委任书,派去不少军官,这引起了张学良、郭松龄等人的反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在冯玉祥回师北京的策应下,奉军大胜。此战,张学良、郭松龄指挥的奉军战功很大,可是战后,杨宇霆出任江苏督军,而郭松龄却没有获得想要的一省地盘。杨宇霆到江苏不久,孙传芳起兵吹起反奉号角,杨宇霆迅速兵败,仓惶逃到了奉天。失去江苏地盘让杨宇霆非常沮丧,为了能够再次谋得一省之地,他竭力怂恿张作霖再次出兵江南,而张学良则主张休养生息,两人在军事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矛盾不断加深。 1925年11月,郭松龄率领奉军七万精锐在滦南发布讨伐张作霖的通告,之后挥师出关直逼奉天。虽然最后郭松龄在巨流河兵败,但这次兵变让奉系元气大伤。张作霖甚至一度怀疑张学良参与其中,杨宇霆趁机挑拨,并让张作霖下令立刻处死了被俘的郭松龄夫妇,导致张学良没有来得及营救,这让张学良对杨宇霆产生了极深的怨恨。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张学良化装成普通士兵,乘坐火车迅速返回了沈阳,在张作相等人的支持下,迅速稳定了东北局面。当时鉴于东北局势危机,奉系在张作相的领衔下,骨干大都支持张学良,可是杨宇霆却大唱反调,屡屡在公开场合贬低张学良,称其难堪大用。为了缓和矛盾,张学良向杨宇霆示好,让他选择去黑龙江或吉林当督办,但是杨宇霆却骄横地拒绝。 公允地讲,杨宇霆跋扈的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他并没有基本部队,和张作相、汤玉麟等奉系老人关系也不融洽,至于他想夺取东北大权的传言,完全是不可信的。杨宇霆和张学良的势同水火,自然被日本人看在眼里,为了扰乱东北以便于火中取栗,日方不断制造话题,进行挑唆。 日本人在沈阳所办的的一家报纸,故意搞了一次东北民意測验的花样,,将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万福麟、常荫槐等数十人列在一个表上,下面印有选票,让读者投票。好面子的杨宇霆不知道这是日方的阴谋,反而认为这是宣传他的机会,他派人大量购买报纸,将选票填上自己的名字后寄给报馆。事后,由杨公馆卖出的废报纸居然达数千斤之多。此事被张学良知道后,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东北军退入关外后,地盘和税收大减,由于兵员众多,经费非常紧张,为了紧缩开支,张学良首先将军长以上的将官一律改为军事参议官,成立参议官会议,决定裁减兵员的办法。 由于涉及裁军,因此会议上的讨论都很激烈,每次会议时间也都比较长,张学良当时已经有大烟瘾,因此每次参议官会议开会时,他都不能长时间的坐在会议席上,经常离开。杨宇霆很是不屑,经常在背后对人说:“他(张学良)每天吸食甚多,将来必会自毙。”这样的话传到张学良耳中,只会加深怨恨。 1928年秋,杨宇霆为其父祝寿,这天宾客如云,盛况罕见,连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以及广东、四川等地方实力派系都派有代表前来祝贺。 张学良也带着夫人于凤至前来,但是没有想到,杨宇霆对张学良的到来仅仅以普通礼节相待,与一般宾客无异。当日在寿席上,张学良脸色阴沉,寡言少语,其心中之愤恨难以用语言形容,向来骄傲的张学良何曾受到过这份屈辱。 可以看出,张学良杀杨宇霆绝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矛盾积攒的结果。杨宇霆被杀后,引起了东北军内部极大震动,有人认为该杀,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罪不至死,不该以如此手段来处理。

0 阅读:0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