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0日,安春山救援被包围在新保安的郭景云,不料两人却在电话中对骂起来。郭景云对手下说:“我怎么能受安春山这个小个子的指挥?” 傅作义让安春山的104军出动的同时,电令郭景云的35军由新保安出击迎接。郭景云奉命后,便派101师在炮兵团和飞机掩护下,趁着朝雾向东八里进攻,经激战半天多时间,该师伤亡惨重,无法前进,不得不又退回新保安。 同时,104军奉傅作义电令后,即由怀来出援,先向土木、沙城攻击前进。但至沙城附近,被解放军阻截,攻不过来。后又由怀来改道经宋家营、赵家营向新保安进攻。到达距新保安仅约10里的马圈。 安春山用无线电话接通35军部后,表示:他们所经过的这一条道路系石子路,中间仅有坏桥梁一座,已饬工兵营修复,现已通行无阻,要求郭景云迅速出击,把马圈攻下,两军即可会师。 但郭景云以35军连日攻击东八里伤亡惨重,坚持不能出击,要求安春山军攻到新保安附近接援。 安春山认为,照郭景云的想法,彼此都有被围而出不来的危险,仍坚持要求郭景云迅速出击。 从当时的战事实际情况来看,郭景云如果答应安春山的要求,还是比较有利。但郭景云总认为几次都没有攻出去,如果再攻,必然徒遭更大的损失;也不可能出去,只是要求104军进攻新保安接他。 35军副军长王雷震在病中听了这个消息后,曾找参谋长田士吉、参谋处长贾承祖、副官主任关异之和政工处长张鸿恩谈话,联络共同向郭景云建议:“还是以组织力量,大胆突围为有利,要知此地是死地,绝不能守。我们可以趁此时机,把队伍带出去,边打边走,交互掩护,只要能和104军拉上手就有办法。” 王雷震还讲了些突围部署和战斗方法,张鸿恩等人将此意见告诉郭景云后,郭不加采纳,一定要安春山来接他,并且在报话机上和安春山互相争论。 安春山说他的部队在解放军强大兵力压制之下,已经陷于重围,如果你不出来,我再等下去,就有被歼灭回不去的危险。郭景云说他的35军伤亡惨重,出击也过不去。非要安春山来新保安近郊接他不可。 两人争执不下,甚至对骂起来。安春山说你一定不出来,我们就要转进怀来了。 张鸿恩当时看见要把问题弄僵,因他与安春山的旧关系较好(张鸿恩曾任过安的师政工主任,两人脾气相投),便把35军在新保安攻守损失惨重的情况和解放军包围的态势,简单地向安春山讲了一番。希望安春山能勉为其难,让部队攻击前进到新保安会师,但最后还是没谈出结果。 安春山在当晚下令,104军撤离,新保安的外援从此断绝。这件事,一方面由于解放军士气旺盛,战斗力强;但另一方面则由于郭景云和安春山平日就有嫌怨。郭认为安在傅作义跟前走红,有些忌妒。特别是在这时期,傅作义给安春山一个平西指挥官的头衔,更激怒了郭景云的情绪。 郭景云对手下大骂:“我怎么能受安春山这个小个子的指挥?” 而安春山这次来援,又没有亲自指挥出击部队,只是派副军长王宪章率领前来。这时郭景云更认为安是看他的笑话。因此,遇到当前这些情况,不仅是不能争取靠拢,同舟共济,反而是勾起宿怨,互相责难。 104军撤走了,外援无望了,郭景云只有表示死守新保安,并向大家说:“我回到北平后,再和安小个子在傅总司令跟前打官司。” 12日,傅作义发来电报,让35军轻装突围。郭景云当即召集营长以上的军官会议,决定应尽量携带轻重机枪、冲锋枪、六0小炮、步枪等,无论官兵,均须人手一支,并每人最少要带四颗手榴弹。不能带走的重武器如追击炮,一0五榴弹炮,一律破坏,施行膛炸或拆毁。不能打碎的重要部件,可以四处埋藏。炮兵剪形镜、通讯总机、分机及无线电台,一律砸碎。 特别是陆空联络电台,郭景云曾指定专人监督破坏。汽车水箱穿孔,轮胎放气。轻重伤病员不准备带走。能吃能穿的物资,交给村公所代为保管。私人带不了的东西,可存放在房东家中。档案机密文件,全部烧毁。总之,要使解放军进来后,对这些东西利用不上。 在部队行动上,出城后向西南走,让解放军判断为向张家口方向外窜。走出后再按当时具体情况绕道向北平转进。遇到打枪时,就地卧倒,利用地形,由少数人掩护,多数人快撤,交互掩护。计划黄昏后撤走,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会议决定后,各部队长均回去积极准备。张鸿恩对政工处的准备是:图书、文件全部焚烧;每人带一件大衣、一个干粮袋、一双鞋、一个挎包、一个卡宾枪,无枪的带两颗手榴弹,鞋都要用绳子绑扎,准备在突围时好跑。在当时,张鸿恩对解放军包围的情况,还不十分清楚,自认为出了城满可以逃走。正在幻想之际,忽又接到傅作义的电令说:“重重包围,突围不易,应仍固守待援。” 在这个情况下,郭景云还坚持说:“让他们打吧!没有30天、20天休想打进来。” 实际上,为了全局的考虑,解放军对新保安暂时围而不打。而从21日下午4时,解放军对新保安外围发起全面进攻,到22日解放全城,实际上总攻时间仅仅一天多,郭景云的牛皮吹得是太大了。
1948年12月10日,安春山救援被包围在新保安的郭景云,不料两人却在电话中对骂
蜀山史道
2025-01-19 23:54:01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