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拿来吃股息可以吗?我来把这个问题讲透,说明白投资银行股的坑在哪,吃股息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机构以前不买?2024年8月之前说法,大家就不用看了,因为逻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股息的银行暂定为四大行,虽然10大股东占比都是92%以上,各路基金也持有不少,但剩下的那百分之几也够散户买的。 吃股息或者说相信股息可以持续的根本逻辑是央行/财政会救银行,同时力度大到了在救银行的过程中让银行有余力保证原有分红,同时愿意分红,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前两个条件满足第三个条件基本上自动满足,因为四大行主要分红是相当于自己分给自己。机构不买是因为不信前两个条件。那机构为什么不信前两个条件?那理由就多了去了。比如以前的历史欠账怎么办? 以工商银行为例,持有原华融3000多亿的债券变成了共管基金,你这个钱除了央行印钱买下来,不可能用任何方式还清。2012年,华融也采用共管账户方式剥离历史负债。根据经国务院批准的整体改制方案,财政部成立共管基金,用于管理历史债券的本金,而相关本金不再列入华融的资产负债表。 也就是说,工商银行的资产里面有3000亿量级的这玩意,不知道这些钱还了多少,但就是把原华融现中信金融资产卖了,也最多收回1000亿,直接亏掉2000亿。而银行的资产里面,所有人都知道,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东西,除了央行印钱,根本不可能变现,只要总资产损失8%,那就破产了,现在给的定价是估计总资产要损失3-4%。 国有银行的上涨是从2022年底到2023年初开始的,至今已经涨了一倍,但依然没有收复净资产,都知道这个资产有问题,但是具体多严重谁也不知道。简单举个例子,海航这种,原管理层被出局的情况下,抵抗力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折腾了2年才查清楚,这才是1万亿的规模。银行200-300万亿的风险资产,根本就不可能查明白。 但是,2024年8月后,能确认到逻辑很大程度的变了,央行开始净买入国债了,这是16年后重新开始的动作,再加上准备发行国债为银行补充资本金,那完全可以左脚踩右脚上天。简单的说就是只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财政部发行国债,工商银行买下 2.用这笔钱给工商银行注资 3.工商银行把买下的国债卖给央行 4.工商银行财报做出利润,把这笔钱当做分红,财政部拿着分红去还国债利息 5.债券到期后,重复1-4 这不是扯淡,以上的除了4,也就是把借来的钱分红这一步之外,每一步都发生过类似的,比如特别国债借道农行发向央行。但不是常态化,而是一次性手段,没有连续运转的。除了做出利润这一项,这么做是没有任何程序上的问题的,因为都做过。 现在央行净买入国债已经连续4个月了,第一个月1000亿,之后3个月每个月2000亿,如果变成每月3000亿,变成4000亿,永久持续下去会怎么样?那大概会每年多出3-5万亿的基础货币。这么印下去,所有的资产都能变现。当然这么做不会只有好处,不然早就做了。以前不这么干是担心通货膨胀的后果,还有担心汇率,疫情后各国放水导致通胀也确认了这一观点。但是以中国近几年的通胀真的不用担心什么。 银行股吃股息的本质,就是期待央行无限放水,路径倒是无所谓,当然修改中央银行法后央行对财政透支最好。让银行的资产能维持住原来的估值。银行的股息和中国移动长江电力中国神华的股息完全不一样。不要觉得不可能,180度的转向又不是没经历过,汇率其实无所谓,8都不一定能到。 坑就很明白了,那就是不走这条路径会怎么样?A股上市银行的郑州银行可是4年都不分红了,国有行给你来一套这个你准备怎么办?如果更狠一点,给你配股你准备怎么办?长期持有银行股本质是在做这个级别的判断。 有些投资4大行的竟然不知道四大AMC还欠4大行8000亿的债,更不知道还有一大堆类似的东西,你们是真的敢啊。知道这事但觉得没什么和不知道是两个概念,虽然看起来很像。
你想讲透,但说了半天也没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