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全部捐给美国!”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病逝,让人震惊的是,他竟然有6亿美元的遗产。然而,这些钱他没有捐给中国,也没有留给子女,而是全部捐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张学良的家族背景根植于河北省,但是在道光初年,他的曾祖父张永贵带领家人迁移到辽宁海城县,从此张家便在东北生根发芽。张学良的童年并不富裕,尽管他的父亲张作霖后来成为东北著名的军阀,但在张学良幼年时,家中生活还是十分拮据,以至于他的童年饮食多以米汤为主。 1912年,随着张作霖的政治地位上升,全家迁往奉天(今沈阳),在此期间,张学良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视,他被送入了由张作霖设立的讲武堂接受军事教育,以培养成为军事人才。在讲武堂,张学良的学习成绩优异,连续获得第一名,这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6年,张学良按照父命与于凤至结婚,这场联姻不仅是基于家族的策略,也因为于凤至被认为是“凤命”,预示着福禄。他们的婚礼在郑家屯举行,场面极为壮观。 1920年,面对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土匪猖獗,张学良奉命剿匪,赢得了士兵和民众的广泛尊敬。这一时期,张学良不仅作为军人的身份得到了验证,他的政治和军事职业生涯也因此步入了快车道。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实权确立后,他采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并归顺南京国民政府。但是,随着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因未能有效抵抗日军的侵略而饱受批评。 张学良在东北有着深远的影响,他首创了中国第一支空军,并投入巨资建设飞机场,培养飞行员。到1928年底,东北空军已拥有近300架飞机,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空军之一。 此外,张学良还致力于葫芦岛海港的建设。该港口历经多次建设中断,直到张学良再次推动并亲自主持开工典礼,才最终建成,如今葫芦岛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军用及商用港口。 张学良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积极参与赈灾、办学和推广体育活动。从1927年到1930年,他帮助处理了东北地区超过四百万逃荒难民的接收和安置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替蒋介石背负了不少骂名,但他未因此消沉。在被迫辞去所有职务后,他戒除鸦片,出国考察,期间仍心系国内形势。归国后,他被蒋介石委以整顿东北军、剿灭红军的重任。尽管面对这一任务,张学良展现出犹豫和消极态度,他并不想剿共,而是希望能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张学良与中共的接触加深了他的抗日决心。尽管他曾试图加入中国共产党却因历史原因被拒,他依然支持并实现了与中共的合作。这一决定最终促使他在西安事变中扣押蒋介石,迫使后者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 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将蒋介石亲自护送回南京,却未料到自己将因此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在长年软禁期间,张学良从未放弃对外界的关注,他持续通过书信与旧部联系,鼓励他们抗日到底。 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其子蒋经国继位,张学良的处境未见改善。最终在李登辉上任后,张学良才获得完全自由。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时,于凤至原本打算与他共度难关。但是,在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后,她不得不前往美国接受治疗。这一决定让她与张学良之间的距离变得无比遥远,直至五十年后,他们仍未能重逢。 赵四此时进入了张学良的生活,成为了他长达三十余年的伴侣。她无怨无悔地照顾他,尽管最初并未得到名分。直到于凤至同意后,她才得以和张学良结婚,实现了他们晚年的愿望。 与此同时,于凤至在美国的生活相对孤独,她的女儿尽力陪伴她,避免让她感到寂寞。直到一封张学良多年前寄出的信件被揭开,内容是他请求离婚,这让于凤至深感心痛。尽管如此,她的通情达理和对张学良深切的理解促使她签署了离婚协议。 离婚后,于凤至在美国继续她的生活,而张学良与赵四的婚姻也持续了直到老年。当于凤至去世时,她留下了1000余万美元的遗产给张学良,并请求自己的墓地旁预留一处空间给他,以此表达她永远的思念。 张学良晚年到访于凤至的墓地时,看到墓碑上刻着“张于凤至”,感受到了她至死不渝的爱。张学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决定将自己的遗产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决定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深入了解张学良的遗嘱背后的考量,可以发现他有着深思熟虑的原因。首先,张学良的孩子们大多在美国成长,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相对有限。在他看来,孩子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和珍视那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遗产,这些遗产包括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更重要的是,张学良对子女的安全和未来充满了担忧。他一生的经历让他深知政治和权力的复杂性。他担心,如果遗产留给子女,可能会使他们成为他人目标,从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通过将遗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张学良希望切断子女与自己历史背景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能够远离过去的阴影,享受一个更加安全和平静的生活。
“我的钱全部捐给美国!”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病逝,让人震惊的是,他竟然有6亿
茉莉花开满庭院
2025-01-18 18:10:04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