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赐我一身伤,岁月赠我两鬓霜。人老之后最可怕的是啥?是荷尔蒙燃烧殆尽,肉体衰老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1-17 07:30:21

红尘赐我一身伤,岁月赠我两鬓霜。人老之后最可怕的是啥?是荷尔蒙燃烧殆尽,肉体衰老,味觉退化,而世界对你的青春全盘否定,不得善终! 其实,如果没有旁人指点,绝大部分人都会出门就掉坑里。比如,十八九岁参加高考,在对学科和社会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要选择一生从事的专业;二十五六岁时,在对社会交际和男女关系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要选定一生的异性伴侣…… 说实话,无论喝多少鸡汤,看多少人生攻略,犯错都是大概率事件。人生没有彩排,每次都是现场直播,年少而临重大抉择,一旦犯错,将永难翻身。如果起笔就错,余生大概率会路潦草下去。 有些人的命错率可能会极高,前半生犯错,后半生改错。对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都是摸索半生,然后认命,试错成本也极其高昂,往往是一步错,步步错,一生错!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啥指导都给不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别成为他们。学生时代懵懵懂懂,工作以后不仅没遇见啥贵人,坏逼倒是遇见一堆,一路走得歪歪扭扭,尽特么忍辱负重穿小鞋了。 好在一直坚持看书看新闻,养成了关心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习惯,并长期坚持业余写点东西,能判断出一些趋势。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也没走啥大弯路,创业之后,勉强混个温饱的同时,还能为社会就业尽微薄之力。 这也是我为啥一直强调年轻人要坚守群众史观,不能丧失宏大叙事能力。因为这玩意有时候真能让人发点小财,甚至能救命。可以让人少些上当受骗,至少不会被骗去缅北噶腰子,去欧美打黑工,去东南亚当程序员、去迪拜捡垃圾吧! 其实,历史就是由这些关心国家和民族大事之人创造的。他们虽然普普通通,平淡无奇,但却是每个时代的脊梁。无论他们的观点多么简单和天真,总比那些躲在阴暗处阴阳怪气的臭虫要强,“匹夫”永远好于“臭虫”。 不知道别人啥感受,我进入40岁以后,对花天酒地、山珍海味、衣服鞋子、车子房子等就越来越没啥兴趣了,花钱也很难产生爽点,内心波澜不惊。 偶尔跟年轻人去一次酒吧,一进入那个喧嚣吵闹的氛围就受不了。看谍也看不下去,老想从逻辑层面去解构,最终都会索然无味。唯一能提起兴趣的就是《大决战》三部曲,而且必须对着地图看,每年看好几次,里面大部分台词都能背。 至于打游戏、刷抖音、打牌和旅游之类的也提不起兴趣,与其干这些声色犬马之事,腰酸背痛,还不如写点头条吹牛逼,满足一下被点赞的虚荣之心。所以,我觉得人老之后,除了疾病,最惨的可能就是无聊,坠入虚无。 其实,如果人老了,在生理方面已无享受可言的情况下,再没点精神追求,那活着就没啥意思了。所以,那些不愿意结婚生娃的老铁,最好琢磨点人生爱好,否则,就算你有钱,老了也会无聊至极。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中年既是一个分水岭,也说个人能获得社会资源的巅峰期。人过中年就会开始走下坡路,会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社会关系也会越来越趋窄,身体各类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其中,身体变化最为显著的并非腰酸背痛头发少,而是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减少,出现松弛、下垂等情况,从而出现皮肤起红斑等现象。与此同时,年纪越大,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就会越少,甚至要向社会索取价值。 即使你有钱,很多事情也做不了,如果无儿无女,哪怕去高档养老院,也会被护工轻松拿捏。那问题来了,当一个人年老体衰,甚至老弱多病,没啥价值时,凭啥向社会和他人索取价值? 这就到了考验人生因果律的时候了,考验你年轻时是否对他人和社会付出过。如果你给自己儿女的人生旅途注满了爱,他们会在你晚年时守护和供养你;如果你年轻时曾帮助过他人,别人大概率会在你老年时关心与关爱你……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积德,年老时将受尽世态炎凉,人间冰冷,“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如果一个人年轻时积德行善,年老时将会收获扇席温枕,人间温暖,“夫善者,天报之以福。” 其实,人入暮年,活得长不长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走得快不快!所以,人老之后最为悲惨的事情是青春被全盘否定,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不得善终,甚至不得好死!

0 阅读:13
东意和你不一样

东意和你不一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