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闹事?”广西桂林,一男子开车到便利店充电桩充电,开始时电池电量为39%,谁

笔杆子说 2025-01-16 10:59:34

“故意闹事?”广西桂林,一男子开车到便利店充电桩充电,开始时电池电量为39%,谁知充完之后竟显示有93%的电,一共充了40.564度电。男子汽车电容量为50.3度,按理来说应该充27度电,然而如今却平白多出13度电,男子怀疑商家充电桩有鬼,于是选择了投诉。商家回应:“每天有一两百台充电,别人都不投诉,你是不是同行叫过来搞鬼的?”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2025-01-11《电车车主质疑充电桩计费被做手脚商家回应:是不是同行叫你过来搞鬼》)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很高,但看起来热闹的背后似乎藏着不少问题。 看似便捷的充电体验,却成为车主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起发生在桂林的充电纠纷,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问题暴露无遗,也引发了人们对信任危机的深思。 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中旬,正值岁末年初,来自湖北武汉的俞先生一家选择自驾游,开启了他们的广西之旅。 旅途本应充满欢声笑语,却在桂林遭遇了一段不愉快的充电经历。 俞先生开的新能源车电快用完了,就在桂林那边的便利店充电点给车充上电。 充电前,车辆电量显示约为39%。 一个多小时后,俞先生返回充电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汽车电量显示已达93%,充电桩显示充电量为40.564度。 根据官方数据,俞先生的汽车电池容量为50.3度。 简单计算可知,从39%的电量充至93%,实际充电量应为27.162度左右。 然而,充电桩显示的充电量却比实际充电量多了近13度。 这巨大的差异,让俞先生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面对如此异常的充电数据,俞先生怀疑充电站存在恶意调高计费的嫌疑。 他立即联系充电桩官方客服进行投诉,然而,客服的回应却让他更加失望。 客服表示会联系涉事商家进行调查,但后续却迟迟没有回音。 半个多月过去了,俞先生还是没等到商家或客服的回应。 他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被商家和客服敷衍了事。 无奈之下,俞先生选择向媒体曝光此事,希望引起公众关注,避免更多车主遭遇类似的经历。 俞先生的遭遇引发了广泛关注,各方观点不一,争议不断。 俞先生觉得充电站的问题很大,那么大的电量差距肯定不正常。 他指出,自己在其他充电站充电时从未遇到过类似情况,这进一步佐证了他的猜想。 此外,他对客服和商家的处理方式也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他们缺乏责任心,没有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投诉。 而充电站老板则完全否认了俞先生的指控。 他表示,自己经营充电站多年,一直诚信经营,从未有过恶意调高计费的行为。 他怀疑俞先生是同行派来恶意诋毁的。 同时,他也对电量差异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可能是天气或车辆自身问题导致的。 他还说,出事后他试图联系俞先生,但没成功取得联系。 官方客服的回应则显得苍白无力。 他们将电量差异归咎于充电过程中的电阻损耗,但这样的解释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显然,电阻损耗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电量误差。 别克汽车客服则建议俞先生多尝试不同的充电桩,或者在同一充电桩上使用多台车进行测试,以排除车辆自身故障的可能性。 这场纠纷的核心在于,充电量异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充电站计费存在问题,还是车辆自身故障,抑或是其他因素? 此外,客服和商家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也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桂林充电风波并非个例,它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充电桩行业存在一定的乱象。 行业标准不完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例如恶意调高计费,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再者,充电桩的技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现在的充电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充电时,电量的显示可能会有点误差,不太准确。 车子自己也可能有点小毛病。 电池用久了,可能会让电量的显示不那么准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存在明显的短板。 充电计费标准不统一,收费不透明,消费者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无疑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最后,得说说那个投诉反应机制,这事儿也挺关键的,不能忽视。 客服和商家在处理投诉时缺乏效率,甚至存在敷衍、推诿的现象,导致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得齐心协力,把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那些难题给解决了。 只有这样做,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