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毛主

寻墨阁 2025-01-15 17:45:50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毛主席很担心结果,于是问了张国华这样一个问题,而张国华接下来的一番话,给主席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究竟说了什么? 1959年10月份,在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与赫鲁晓夫一行人进行了会谈,主题就是中印边境冲突。 期间,赫鲁晓夫表达了看法,他说:“中印边境军事冲突是不对的。由于领土争执而发动战争是不值得的。” 不过,赫鲁晓夫的这种说法太过于偏袒印度,要知道,这场冲突明明是印度先挑起,可他偏偏挑起了中国的“毛病”。 双方争论期间,毛主席并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无论说什么,赫鲁晓夫都改变不了观点。 最后,毛主席给出了一句公道话:“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为天下先。但是谁要欺负我们,那是不行的。谁都不行。” 两年时间过去,1962年10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主席初步下定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决心。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 1962年,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奉命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简单寒暄过后,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询问了“中印开战,我们打不打的赢”的问题。 对此,张国华则是自信满满地回复说:“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正是这一句话,让毛主席也倍感自信,或许,毛主席最后下定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决心,多少也是受到了这句话的鼓舞。 不过,俗话说骄兵必败,毛主席思考问题并没那么简单,他是这样回复的: “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接下来,大家对整个局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深刻的研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场仗十拿九稳。 但出于保险起见,毛主席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说:“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这一仗。”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方案是由张国华参与制定的,在结合总参给出的建议,把反击时间定在了1962年10月20日,总指挥由张国华负责。 在张国华去往前线之前,毛主席安排他来参加了中央常委会议。 会场上有一幅地图,毛泽东站在地图前,用手做出了一个搂的手势,说道:“我们插进去,不……21平方公里,2000多人,作个愿望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办不到。” 话罢,毛主席顿了一会,然后手指印军据点,做出了一个劈砍的手势,高调地说了三个字:“扫了它。” 会上,中央高层对张国华很是关心,邓公询问道:“要争取时间,粮食够不够?” 张国华肯定地回复说:“光军区生产的粮食还有两亿多斤。” 邓公点头道:“好,这是有战略眼光的。” 时任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又问:“你有没有把握?” 张国华斩钉截铁回复道:“有!” 事实证明,中央做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和让张国华挂帅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仅仅一个月时间,印军就被击溃,我军大获全胜。 这一场仗,让世人都认识到,中国的毛主席是有多么的英明果断,中国解放军是多么的骁勇善战。

0 阅读:76
寻墨阁

寻墨阁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