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蒋介石派专机将谭祥送到沈阳,陈诚郁闷的对妻子说:“派我来东北送死也就罢了,又送你来陪死!” 陈诚之所以在妻子谭祥面前发牢骚,是因为东北解放军发起了冬季攻势。尽管陈诚使出浑身解数,调集了十五个师从沈阳方向出击,但还是遭到了惨败。 1948年1月7日,新五军在公主屯被解放军全歼,军长陈林达和两个师长被俘。 新五军的覆灭,让陈诚灰头灰脸,陈诚自1947年8月,取代熊式辉、杜聿明,主持国民党在东北的军政以来,大肆更换部队将领,清除异己,安插亲信。 杜聿明离开东北前夕,东北的蒋军,不算地方保安部队,有正式番号的部队为七个军。陈诚到东北后,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将部队指挥权完全划入东北行辕,他认为此前的接连战败,是兵力不足造成的,便大肆扩军。 陈诚的扩军,除了向老蒋请求,从关内调兵增援东北之外,主要采取的是以“抽强补弱”的手段,组建新部队。 在陈诚的一番操作下,原有七个军的部队序列被打散,整师编入新组建的军,以提高新编军的战斗力。 比如新一军的基干部队新三十八师,就被划入新组建的新七军,驻扎在长春。失去新三十八师的新一军,战斗力大减。 在公主屯被歼灭的新五军,也是陈诚扩军的产物,该军是以52军的195师为基干,再加上另外两个师,组成新五军,军长陈林达是原195师师长。 新五军被歼灭的消息传到南京,老蒋大为震怒,因为自1945年11月,杜聿明率蒋军十三军、五十二军进攻山海关,打响抢占东北的第一枪以来,蒋军虽在东北损兵折将,但一战损失一个军及军长被俘,这还是第一次。 为了追究兵败责任,老蒋乘飞机到沈阳,亲自主持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在开会前,老蒋单独召见了陈诚,询问缘由,陈诚推卸责任,说新五军之所以覆灭,其原因是由于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新六军军长李涛接到救援命令后,行动迟缓,坐观成败。 偏听偏信的老蒋,在随后的军事会议上,指着廖耀湘、李涛一番痛骂。 廖耀湘和李涛也不傻,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替陈诚背锅了,廖耀湘站起来说:“校长,沈阳的总部并未对我兵团下达救援新五军的命令。” 在蒋军的黄埔六期生中,当兵团司令的廖耀湘是独一份的存在,老蒋对他颇为信任。见廖耀湘主动争辩,老蒋察觉不对劲,便把目光扫向李涛。 李涛站起来说:“新六军也没有收到总部的电话。” 陈诚见锅甩不出去了,只得支支吾吾的说:“我没有直接通知,此事具体交给罗主任(罗卓英)负责的。” 罗卓英是陈诚在保定军校时的同学兼好友,后来长期追随陈诚,是“土木系”公认的二号人物。陈诚到东北担任行辕主任时,罗卓英也被派去担任副主任。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事实如何,罗卓英都是要替陈诚扛过的,他说:“此事是我的疏忽,没有用电报正式通知,而是打了电话。” 廖耀湘和李涛几乎是同时出声:“没有接到过罗主任的电话。” 老蒋没好气的问陈诚:“大军作战,为何不发正式的命令?” 陈诚见无法推脱,只好说:“此番战败,都是我指挥无能,请惩办我以整肃军纪。” 老蒋虽对陈诚不满,但若说惩办,还是下不了手,毕竟这是他的心腹兼“干女婿”(陈诚的妻子谭祥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干女儿)。 于是,这次所谓的军事检讨会,不了了之,老蒋沈阳之行,毫无所得。会后,陈诚心情郁闷,回去后,竟然抱着谭祥痛哭起来。 陈诚认为再待下去,会吃更多的败仗,到时候老蒋也保不了他,只有尽快离开才是上策。陈诚让谭祥去找南京找宋美龄斡旋,宋美龄对老蒋说:“辞修(陈诚的字)胃病很严重,听说又吐血了,东北还是另外派个人去吧。” 那么,派谁去接替陈诚呢?老蒋思来想去,也就卫立煌合适。卫立煌本是老蒋的“五虎将”之一,但后期遭到老蒋猜忌,被夺去兵权,打发到国外考察军事。 直至不久前,无人可用的老蒋,这才想起卫立煌这个“虎将”,电召他回国。卫立煌回国后,老蒋派张群、吴忠信等人去当说客,劝他去东北。卫立煌是沙场老将,一眼就看出东北是个烂摊子,认为去后极大可能成为替罪羊,便拒绝前往。 老蒋亲自召见卫立煌,当面承诺说,只要卫立煌去东北,三个月内增调至少五个军的兵力加强东北蒋军实力,日后若战事不利或东北丢失,绝不会追究卫立煌的责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卫立煌也只能是答应上任了。不久后,老蒋下令设立“东北剿总司令部”,卫立煌任总司令,原东北行辕的副主任改任“剿总”副总司令。老蒋为了不让陈诚太难看,暂时没有撤销东北行辕主任,陈诚挂名兼任,由于行辕撤销在即,已无职权。 不久后,陈诚离开东北,去上海“治病”,罗卓英也识相的辞去“剿总”副总司令职务,跟着老长官陈诚南下。 卫立煌上任后,沮丧的发现这就是一个大坑,老蒋对他并不信任,后来调范汉杰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锦州附近的蒋军,卫立煌根本指挥不动,范汉杰俨然是自成体系。 由于老蒋经常插手指挥,卫立煌更像是个副手,蒋军在东北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1947年12月,蒋介石派专机将谭祥送到沈阳,陈诚郁闷的对妻子说:“派我来东北送
酒馆茶色
2025-01-13 21:50:11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