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初,黄维兵团的军长吴绍周在接到增援徐州的命令后,称病不愿执行,这让师长廖运周犯了难,部队不开拨,如何阵前起义? 吴绍周的八十五军,是汤恩伯集团仅次于十三军的主力,华中“剿总”成立后,该军划归“剿总”总司令白崇禧节制。 1948年8月,十二兵团组建,黄维为司令官,胡琏为副司令官,辖第十军、十四军、十八军、八十五军及第四快速纵队,兵力超十万。 十军、十四军、十八军及第四快速纵队,都是陈诚“土木系”的部队,吴绍周和“土木系”没有渊源,又不愿离开华中,因此采取软对抗,称病去武昌休养,拒不去黄维的司令部报到。 白崇禧想把八十五军用来防守汉口,让十军、十四军、十八军这些“土木系”的部队去打外围,桂系主力防守内线,便向吴绍周承诺,等时机成熟后向南京报请让八十五军脱离十二兵团,和其他部队另行组建新的兵团,由吴绍周任司令官。 吴绍周的按兵不动,让八十五军110师的师长廖运周心急如焚,因为他已做好了起义的准备。110师的主要军官,除328团的部队长较为顽固外,其余军官对廖运周都是服从的,士兵们在师地下党组织多年的工作下,起义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起义箭在弦上之际,110师却跟着八十五军留守后方,这让廖运周焦急之余又捏了把汗,担心迟则生变。 11月初,老蒋下令十二兵团开赴徐州战场,由南京“国防部”直接指挥。见吴绍周迟迟不动,老蒋采取“萝卜加大棒”的手段,一面让吴绍周兼任兵团副司令官,一面发去措辞严厉的电报,让八十五军马上出湖北,和兵团其余部队会合。 吴绍周可以不买黄维的帐,但老蒋的命令他不敢不从,只得离开武昌前往军部指挥行军,他对亲信发牢骚说:“跟了黄维这个书呆子,我看是凶多吉少。可有总统的电令,不得不去,这真是人到弯腰处,不得不低头。” 当黄维兵团主力从确山出发后,吴绍周下令八十五军从驻地随县开拨。廖运周的110师,担任全军的后卫。 廖运周召集师里的地下党,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让大家把握好这次增援徐州的机会,在有利的时机,将部队带出去。 白崇禧不愿让八十五军脱离掌控,给吴绍周及三个师长发去电报,让暂停行军。廖运周看了电报后不予理会,下令继续前行,前头的两个师长,见110师正常行军,也都没有理睬白崇禧。 到阜阳后,吴绍周召集骨干军官开会,讨论是听白崇禧的命令原路返回,还是跟着黄维兵团。 由于十二兵团已脱离华中“剿总”,白崇禧的指令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参会军官大都反对返回湖北。吴绍周见状,只得给黄维去电,询问作战计划。 黄维回电吴绍周,让八十五军迅速向蒙城靠拢。之前,黄维率部经阜阳时,在沙河架设了浮桥,可走的时候也不留兵看守,等八十五军到时,浮桥已被游击队拆除。 吴绍周一肚子火气,一边让官兵加紧架桥,一边大骂黄维连基本的用兵常识都不懂。 11月24日,八十五军从蒙城到达了赵集附近,和黄维兵团主力会合,当晚,黄维在临时兵团部召集吴绍周、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十四军军长熊绶春、十八军代军长杨伯涛等主要将领开会。 吴绍周开完会后,将三个师长廖运周、黄子华、谷允怀召来,叹气说:“这才跟着黄维会合,紧接着就被围了。在会上,我和杨伯涛建议连夜向固镇转移,可黄维下不了决心,说须等到南京的命令才能执行。” 接着,吴绍周对廖运周说:“110师暂由黄维直接指挥,明天你去兵团部看有什么安排。” 廖运周不解的问:“十二兵团有四个军,为何偏偏要把85军分割使用?” 吴绍周说:“按照黄维的计划,八十五军掩护十军、十八军转移,你这个师恐怕要被黄维用来担任正面突围的任务。” 廖运周说:“十军、十八军留出部队各自掩护不是更好吗,这样互相掩护,岂不是乱哄哄的。” 吴绍周说:“你这个师都调走也不行,这样把328团留下给军部当预备队如何?” 328团团长姜继鑫是吴绍周的亲信,他和该团的连、营长大都很顽固,是110师起义的一大阻力。 廖运周听后,很痛快的说:“这没有问题,就让姜团长的部队留下,我带两个团就行了。” 吴绍周这个保存实力的想法,反而便于了廖运周的起义。 黄维在拒绝了吴绍周、杨伯涛连夜撤退的建议后,等第二天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已从四面八方赶到。黄维兵团四个军加一个快速纵队,在解放军的全面出击下,不得不缩了回去,被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一带。 这时的黄维,终于慌了神,对到兵团部来见他的廖运周说:“我准备集中四个师的兵力打头阵,从包围圈的正面撕开一个口子,廖师长以为如何?” 廖运周说:“司令官这个决策很正确,110师请求作为开路先锋。” 黄维听后很高兴,说:“很好,再由十、十四、十八军各出一个师,一定可以成功的。” 廖运周回去后,马上召集骨干军官开会,让大家回去后做好阵前起义的准备。
1948年11月初,黄维兵团的军长吴绍周在接到增援徐州的命令后,称病不愿执行,这
酒馆茶色
2025-01-07 23:17:27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