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李明德打赏的观众91%是女性?
情感老梁
2025-01-07 15:49:18
每一次有公众人物在大型的舆论事件后开直播,似乎都必然指向同样一个趋势——涨粉,获得动辄上千万的打赏,上一次的韩亿是,这一次的李明德也是。
无论舆论指向是否负面,似乎都不影响公众人物收获巨量的声名与金钱。其实在过去,我就写过一篇关于「为什么有大量观众会给“有钱人”主播打赏?」的稿子。
那么,打赏的魅力到底在哪儿?又是谁,在源源不断地给这些公众人物打赏?
在解答“打赏”的魅力核心以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打赏作为一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性回报”,是用户通过金钱表达情感和认同的方式。所有的打赏行为,无论是出于商业性质的曝光——例如让主播在万人直播间念出榜一大哥的名字,让大家点点关注,还是出于纯粹地喜欢、亦或其他原因,它的底层逻辑,一定是种「置换行为」。
而公众人物在舆论事件后开直播,本质上,其实是一场“表演式的自我辩护”,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是在消费事件本身,还在参与一种特殊的情感互动。
之于消费的观众而言,“打赏”在一些时刻,并不意味着“支持”,而是一种期待互动的信号。通过金钱的投入,他们希望获得某种被关注的可能性。
用户按下打赏按钮的瞬间,交互的行为其实已经给予了自我一种短暂的虚拟连接感。这种期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越了道德判断,成为一种“情感交易”。在大部分语境中,打赏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情感投资”,以旁听、支持和维护其对公众人物的情感联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这种“交互感”的女性,在数量上,似乎要远远超出男性。以“蝉妈妈”剖露的直播打赏画像来看,本次的李明德事件中,打赏的女性观众占据90.89%。
许多人所不解的问题是,大部分出现在主流视野中的公众人物,经济状况都要显著优于常人,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他们付出,以获得“虚无缥缈”的交互感?
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在《不同的声音》中曾经解答过这一问题,“因为女性在处理情感问题时,往往倾向于通过关怀和付出来建立关系。”
这种心理机制,可以追溯到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她们被期待成为修复者——承担情感劳动,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社会中,女性都被赋予了“治愈”的责任。
写不下的放在图2/3。
0
阅读:3
嘿爱丽丝
“异见者的希望就是,她们发出的,是说给未来人听见的声音.”
一包咪咪
我感觉给lmd打赏的人当初可能也要给胖猫点外卖
羊脂球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普遍上女孩子给你买东西都是已经买了才告诉你或者东西已经到了,很大方的付出,因为女孩子在处理情感问题时,往往倾向于通过关怀和付出来建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