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10岁时,父母首付120万元在徐汇区购置一套房产,并登记上女子的姓名,然而女子成年后,父母突然称房子所有人是她多次入狱的兄长所有,与其无关,要求去名还给兄长,女子不同意,父母为了让女子甘心去名,编造出了一个谎言,最后导致双方闹上法庭!
(信源:原文登载于新闻晨报在2024年12月10日关于《女儿名下的房子本属于儿子?父母将房屋挂在女儿名下后反悔》的报道。)
2013年王琳还是个懵懂的十岁小女孩,父母王某才和赵某以120万元的价格在徐汇区购置了一套房产。为了方便王琳上学,他们将王琳的名字也加在了房产证上。
这套房子在当时看来是父母对女儿的关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家庭悲剧的导火索。
实际上这套房子王琳几乎从未真正居住过。入住的是她那游手好闲的哥哥和嫂子。哥哥不务正业,多次因违法行为被警方拘留,嫂子也并非勤俭持家之人。
这套房子在他们手里更像是一个临时落脚点,而非一个真正的家。后来哥哥嫂子在上海混不下去,回了安徽老家。
房子出租了出去,租金由王琳的父母代收,然后再转给嫂子。这一系列操作看似平常,却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随着王琳渐渐长大,她逐渐意识到父母对哥哥的偏袒。父母对哥哥的溺爱和对自己的漠视,让她感到无比心寒。
她曾多次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换来的却是父母的愤怒和指责。亲情在这日复一日的摩擦中,逐渐消磨殆尽。
王琳成年后父母突然要求她将名字从房产证上去掉。王琳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她提出如果父母愿意支付给她相当于房屋市值25%的补偿,她可以配合办理手续。
在她看来这并非是无理取闹,而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要求。父母却断然拒绝了王琳的要求。
他们先是谎称这套房子的首付是哥哥嫂子出的,因为限购政策才加了王琳的名字。这个谎言在王琳看来简直是荒谬至极。她深知哥哥的经济状况,根本不可能拿出120万。
眼见谎言被识破父母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他们告诉王琳她并非他们的亲生女儿,而是小舅和小舅妈的女儿,他们含辛茹苦地养育了她二十年,她应该“懂得感恩和取舍”。
这突如其来的“真相”,让王琳如遭雷击。她终于明白父母所谓的“亲情”,在利益面前是多么的脆弱不堪。
这番对话彻底撕开了亲情的伪装,也让王琳看清了现实的残酷。她决定不再忍让,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最终法院根据房屋的出资情况、使用情况以及王琳购房时未成年的事实,酌情判决王某才和赵某共同拥有90%的份额,王琳拥有10%的产权份额,并要求王琳配合办理产权变更手续,相关费用按比例分担。
经历了这场风波,王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搬离了那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家,切断了与父母的联系,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王琳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独立,也关于伤痛的故事。它也提醒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还是我们自己。
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