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司4
世阳聊过去
2024-12-15 15:22:51
盖茨后来抓住了这个空子,到处兜售 DOS , IBM 告了微软好几次,从来没有赢过。 IBM 原来认为 PC 赚钱的部分是几千块钱的硬件,而不是几十块钱的软件,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随着兼容机的出现, IBM 沦为了众多 PC 制造商之一,利润受到竞争的限制。而所有 PC 的操作系统只有一种,虽然每份操作系统当时还挣不了多少钱,但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显然,微软已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于是, IBM 决定和微软合作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OS /2,共同来开发个人电脑的软件市场。换作别人,也许就乐于当 IBM 的一个合作伙伴了。但是,盖茨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志存高远,不会允许别人动个人电脑软件这块大蛋糕,尽管此时微软的规模远没法和 IBM 相比。盖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方面和 IBM 合作开发 OS /2,挣了一点短期的钱;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开发视窗操作系统( Windows )。当视窗3.1推出时,微软帝国也就形成了。虽然 IBM 最先研制出今天通用的个人电脑,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信息革命中, IBM 不情愿地成为了落伍者。同时,一个新的霸主微软公司横空出世。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性能每18个月就翻一番,个人电脑慢慢开始胜任以前一些只有大型机才能做的工作。这样,个人电脑开始危及到大型机的市场。 IBM 出现了严重的亏损,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始大规模裁员。这段时期,是 IBM 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
如果在 IBM 做一个民意调查,谁对 IBM 的贡献最大,那么除了沃森父子外,一定是路易斯·郭士纳。1993年,从未在 IBM 工作过的郭士纳临危受命,出任 IBM 的首席执行官。他领导 IBM 从一个计算机硬件制造公司成功转变为一家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服务型公司,复兴了这个百年老店,并开创了 IBM 的10年持续发展局面。
郭士纳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 IBM 进行大规模改组。 IBM 长期处于计算机产业的垄断地位,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一旦进入群雄逐鹿的信息革命时代, IBM 这个被郭士纳比喻成大象的公司就开始跟不上竞争对手的步伐了。
郭士纳像个高明的医生,开始医治千疮百孔的 IBM ,他的第一招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将 IBM 溶解掉,他首先裁掉了一些冗余的部门和一些毫无前途的项目,郭士纳还卖掉一些资产。 IBM Almaden 实验室的大楼当时盖了一半没钱了,就留下了这座烂尾楼。郭士纳甚至想把盖好的这一半卖掉,只是这座楼实在太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不景气时,没有公司买得起,它才得以留在 IBM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