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1

世阳聊过去 2024-10-06 12:26:38
蒸汽轮船出现以前,人类要出海贸易,能去哪里,要看季风和洋流去哪里。大西洋的季风和洋流能贯通欧美非洲,所以欧洲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漂到北美洲捕捞鳕鱼,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更是发展出欧美非三角贸易,开启了殖民时代。 而东亚的季风和洋流分两路,一路是横渡太平洋到美洲,另一路是到东南亚。在人类认知不发达的年代,想横渡太平洋到美洲,基本不可能做到。于是中国商人出海贸易,最佳选择便是到东南亚,然后作为中间商,收购货物运回中国贩卖,要么转卖给阿拉伯商人,让阿拉伯商人把商品卖到欧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商人在唐宋年间便开始在东南亚地区活动。不过那时中国的移民数量不大,这些移民基本与当地女性结婚生子,融合到东南亚本地人口中。 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大航海贸易的进程,华人移民东南亚的速度开始加快。1596年,荷兰人到爪哇时就发现,中国人村庄有很精美的住宅,村落用结实的栅栏围起来。中国人多是商人,但也有中国人是种植胡椒和水稻的农民。 19世纪,中国人口飙升到4亿。人口暴增,土地的增长却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少沿海的福建人和广东人离开故土下南洋去了。 由于福建和广东的移民人口数量庞大,他们到了东南亚以后,不必再和先辈们一样改名换姓,而是根据祖籍地域聚居在一起,分成潮汕人、广府人、闽南人、客家人等,建立起大量华人村庄。东南亚的华人移民开始家族化和乡土化,繁衍出近代东南亚华人这个庞大的群体。 华人移民东南亚以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逐渐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贸易网络。欧洲殖民者也发现了这一点,开始利用华人移民。欧洲殖民者由于人口太少,治理起来比较困难,想寻找盟友一起发财,顺便做他们的白手套。华人移民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贸易网络,正好契合了欧洲殖民者的需求。相比东南亚本地人来说,华人移民也是人口稀少的群体,只有社会关系却没有社会基础,与华人移民结盟不用担心华人移民背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华人移民是求财的,也需要强硬势力的保护,并且提供安全的经商环境。 既然是结盟,肯定有具体的分工,总体来说,欧洲殖民者向华人移民分配了贸易中介权和包税权。

0 阅读:0
世阳聊过去

世阳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