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一个“汉奸”穿着八路军衣服回到莱芜县的村里,不料却被村民认出,村民敲着盆子叫人出来抓汉奸。谁曾想到,这个“汉奸”建国后却当了北京军区联络部部长。 1945年8月下旬的一天,山东莱芜县某村的村长边走边敲着铜盆喊道:“汉奸‘四喜丸子’穿着八路军军装回来了,大家快来,快来把他抓起来!” 村长口中的汉奸四喜丸子就是罗国范。 罗国范,原名郭善堂,父亲是乡绅郭开源,因为小时候长得白白嫩嫩,圆乎乎的,所以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四喜丸子”的外号。 后来日军大扫荡来到了莱芜,郭善堂血气方刚的年纪,毅然决然的决定去参军打鬼子,一直到参加八路军,他都叫郭善堂。 儿子参军后,郭开源一直引以为傲,每次一提到儿子,他都骄傲的跟大家说:“我儿子打日军去了!” 村里的邻居们一提起郭善堂,嘴里更是赞不绝口:“四喜丸子可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还当兵打日军,可是我们村里人的骄傲。” 谁成想,1941年,突然传回了一个消息,郭善堂不仅投靠了日军,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林洪洲。 乡亲们都是从小看着郭善堂长大的,即使他改了名字,大家也认识他长什么样。 这也是为什么,时隔五年,郭善堂再次回村,村长和村民们都那么激动的原因,他们就差每个人拿着扫把过来打他一顿了。 大家口里都喊着:“打死这个汉奸。”面对村民们的怒气,郭善堂一句话也没说,而是一路走向了自己的家。 一路上,大家把烂菜叶子,烂鸡蛋都扔到了他身上。等到了家门口时,他整个人狼狈的不成样子,而当他父亲看到站在门口的人是谁时,更是坚决不让他进家门:“我没有当汉奸的儿子,你给我滚。” 郭善堂都没来得及叫上一声父亲,他父亲就把门重重的关上了。郭父不认他,村民们更觉得,郭善堂背叛了国家,背叛了人民。 大家对他又打又骂,还说要开批斗大会,公开批斗他。在此期间,郭善堂一句话也没说。看到了郭善堂不说话,村民们打心底里认为郭善堂就是心虚:“好好的人你不当,非要当汉奸。” 在批斗郭善堂时,有村民实在是太愤怒了,直接挥起拳头,上前对着他就是一拳一拳的打。郭善涛身上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可是他仍然没有辩解,也没有说话,只是惭愧的低下了头。 看到郭善堂这个样子,大家打的更凶了,也骂的更凶了。 而就在郭善堂被打倒在地,奄奄一息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一声:“郭善堂不是汉奸,你们误会他了。” 村民们都眼睁睁的看见过郭善堂和日军站在一起,又何谈误会?可当他们回头看到说话的人是谁后,他们也不敢动了,原来是鲁中军区保卫部部长王芳。 王芳过来时,就看到了躺在地上万分狼狈的郭善堂:“你们这是干什么?快把他扶起来,他不是汉奸,他是祖国的功臣。” 但王芳也生气:“他们打你,你为什么不吭声?”郭善堂只回复了一句:“组织说了要保密,即使任务完成,我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两人的对话,让在场的群众都懵了。即使到了现在,郭善堂仍然不想跟群众们解释什么,还是王芳跟大家理清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郭善堂参军后,因为脑子灵活,在战场上多次带着队友们躲过敌人的追踪,让上级领导看到了他的智慧。 于是,就决定派他一个重要的任务,去日本退伍兵开办的浅石洋行当卧底,这家店明面上是收废旧钢铁,但其实是日军特务在这里开展的一个据点。 去之前,上级领导多次问过他:“你考虑好,去了就意味着,你就成了大家眼里“汉奸”。 但郭善堂当时态度非常坚决:“只要是打日军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愿意去。” 为了确保郭善堂的安全,也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郭善堂就重新换了一个新的名字,林洪洲。 整整五年的时间,郭善堂一直在日军这里担任卧底,为我军提供重要信息。日本投降后,郭善堂也正式恢复了自己的身份。 由于他当特务时,只有几个重要的上级领导知道,因此,即使日军已经被赶出去了,大家仍然不知道他的身份。 王芳把事实情况都告诉了大家,也还了郭善堂一个清白。郭父知道了实际情况后,也第一时间把儿子郭善堂接回家了。 回家后,郭善堂就向上级领导请求,重新改了名字,罗国范(寓意爱国模范),他希望用新的身份继续生活着。而上级领导也同意了他这个请求。 新中国成立后,罗国范也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军区联络部部长。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背负骂名,亲人不解,又易忠天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让我们向抗日老英雄致敬!
抗战结束后,一个“汉奸”穿着八路军衣服回到莱芜县的村里,不料却被村民认出,村民敲
超哥评历史
2024-12-12 20:45:57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