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河南洛阳,男子好心把车借给朋友,朋友反手就将车卖给了二手车商!男子:“大本都在我手上,二手车商怎么敢收的?报案说是借贷纠纷,我该怎么办?”网友:明明是被骗了,为啥算借贷纠纷? (信息来源,都市报道) 潘先生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多年交情的朋友,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事情发生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朋友李某急匆匆地跑到他家,神色慌张地说家里出了事,需要用车几天。李某信誓旦旦地承诺:“哥,放心,绝不会耽误你用车。等我忙完这阵,立刻把车还你,不然我用一辆好点的车给你换!”潘先生对朋友一向豪爽,也没多想,顺手把车钥匙递了过去。 几天过去,潘先生的车影子都没见到。偶尔问起,李某总是用“在路上”“再等等”,这样的话搪塞过去。这天,潘先生一边喝着茶,一边打开车联网APP,随手定位了一下车辆位置——河南伊川! 他顿时心头一紧,立刻拨通了李某的电话。电话倒是接了,李某的语气很平静,甚至还带着几分无奈:“后妈病了,我开车回家探望,等过两天再开回来。” 只不过,潘先生的疑虑并未完全打消,但出于信任,他暂时没有深究。谁知道,这一等又是好几天,李某干脆失联了!再拨电话,提示音变成了冷冰冰的“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此时的潘先生彻底慌了。他再一次通过APP定位,发现车辆仍在伊川某地。想到这车是自己几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买的,他心急如焚,当即报警。 在洛阳派出所,潘先生详细地向民警描述了事情经过。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警方却明确表示:“朋友之间的车辆纠纷,属于民事范畴,不予立案。”并且民警还建议他,联系对方协商解决。潘先生气得直跺脚:“协商?他人都失联了,还协商什么!” 怀着一丝希望,潘先生自己驱车赶往伊川。在定位显示的最后位置,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车,但车却被锁在一家二手车商的仓库里。潘先生当即找到二手车商理论:“这是我的车,大本在我手上,你们凭什么敢收?”车商倒也不躲闪,直言不讳地说:“车是从一个人手里收的,手续齐全,我们是合法交易,车款六万已经付清。” 潘先生根本不相信,质问道:“车主都不是我,手续怎么齐全?”车商却耸耸肩:“你不信可以报警,反正我们交易没问题。”潘先生再次报警,派出所民警到场,检查后发现确实存在手续不全的疑点,但由于车商坚称交易无问题,建议潘先生走法律途径解决。 愤怒、无助、焦急一同涌上心头,潘先生感觉自己被推入了深渊。他不明白,朋友拿了他的车卖掉,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诈骗吗?为什么成了所谓的“借贷纠纷”?更让他气愤的是,车商明知道车辆来历不明,却依然理直气壮地拒绝配合。他尝试与车商进一步沟通,希望对方提供收车的具体信息和手续,车商却始终态度强硬,甚至威胁要将车拖走。 无奈之下,潘先生只得再次奔波到洛阳,与律师商量解决办法。律师分析后指出,李某的行为可能已经涉嫌诈骗或侵占,但具体定性需要更多证据。而二手车商如果明知车辆来源有问题,仍然进行交易,也存在法律责任。潘先生听后,才稍稍平复心情。 他决定重新整理证据,将APP定位、通话记录、报警回执一一打印留档,并准备对李某提起刑事诉讼。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诉讼追回车辆或索赔损失。但此时的潘先生心里清楚,这一场维权之路,注定不会轻松。 在事件传播到网络后,网友纷纷表示不平。有的网友直言:“明明是被骗了,怎么成了借贷纠纷?”还有网友认为:“二手车商收车没有核实车主信息,这种行为绝不能纵容!”更有热心网友提供建议:“可以到更高层级的公安机关反映,要求彻查。” 经历了这一切,潘先生开始反思,自己当初是否太过轻信朋友。正如一些网友评论:“车子借出去,最怕的就是再也要不回来。”潘先生也通过这次经历,给身边朋友提了个醒:“以后车还是少借,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三思!” 最终,潘先生的诉讼案还在进一步推进中。他也呼吁相关部门能重视类似案件,加强监管,明确法律责任,让无辜的车主不再受害。案件虽然未完全解决,但潘先生相信,法律终究会还自己一个公道。 (文中出现的所有名字,均为化名)
2024年11月9日,河南洛阳,男子好心把车借给朋友,朋友反手就将车卖给了二手车
兰亭说事
2024-12-02 12:46: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