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向国家捐献30架飞机、一万多张羊皮的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留下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26 21:37:32

1943年,向国家捐献30架飞机、一万多张羊皮的五世嘉木祥活佛——丹贝坚赞,留下了这张罕见照片,与传统的出家人不同,丹贝坚赞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佛门中人,除了研习佛法之外,他还是一个十分爱国的僧人。   1920年,在九世班禅的指示下,拉卜楞寺的摄政唐仓活佛前往四川,确认了5岁的丹贝坚赞为四世嘉木样活佛的转世。   同年9月22日,丹贝坚赞正式入住拉卜楞寺。   1921年,嘉木样开始其宗教学习,接受居士戒。   1933年,国民政府授予他“辅国阐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的封号。   1936年,嘉木样活佛邀请九世班禅访问拉卜楞寺,并向其献上礼物。   随后班禅大师授予他比丘戒。   1937年5月,嘉木样前往西藏学习佛法,深入研习宗教文化。   10月抵达拉萨时,受到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并进行了朝拜活动。   1940年,嘉木样完成在拉萨的学习并返回甘南。   他不仅带回了珍贵的经典和佛教法器,还特意从拉萨学院邀请了经师,为拉卜楞寺的上密宗经院的僧侣们讲授音韵学。   抗日战争爆发,嘉木样活佛开始在甘、青、川、康四省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性,并呼吁藏族同胞团结起来支持中央政府。   1941年,他组织108寺的僧侣前往重庆献旗致敬,并捐赠大量物资支援前线。   两年后,他再次派遣代表团前往战区。   黄正清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理塘县,他的原名为洛桑泽旺。   他的汉姓“黄”源于其父宫布德主的经历。   1905年,宫布德主因为与清军的交往中表现出的智慧,被赋予了“保正”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区长。   黄正清从小接受汉藏双文化的熏陶,他既学习《三字经》等汉族经典,又练习藏族传统的放牧和骑马。   他早年生活被家乡的动荡所打断,不得不中断学业。   黄正清的弟弟被认定为活佛转世。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草原。   1918年起,马麒军阀开始频繁侵扰该区域。   黄正清及其家人成为了军阀马麒的关注对象。   黄正清一家试图与之建立关系,但很快他们意识到马麒的真实意图是利用黄家的影响力进行更多的横征暴敛。   在马麒的持续敲诈下,黄正清和他的父亲黄位中决定进行反抗。   1924年,黄位中与其子黄正清组织了将近万人的力量,建立了“反马司令部”。   起初,藏民部队由于武装装备不足,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   在初期甚至一度接近俘获马步芳,但最终因实力悬殊而告败。   败战后,马家军肆无忌惮地屠杀、抢劫并焚烧了附近的寺庙和67个村庄。   不过,黄正清并未因此次失败而气馁,反而与父亲黄位中重新组织力量,召集了两万人部队。   藏军的大规模集结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注意,他们派遣人员前来调解。   藏军因此放松了警惕,未料北洋政府的调解未能真正制约马家军。   马麒的骑兵部队趁机在平原地区发动突袭。   1925年,随着冯玉祥的介入,其手下的第二师进入甘肃,黄正清利用这一机会对马麒施压,最终迫使马麒撤回大部分军队。   在黄正清的治理下,拉卜楞寺周边地区逐渐恢复了和平。   不久,拉卜楞镇商业繁荣,日交易额达数十万银元。   此外,1933年,通过与国民政府的协调,成功阻止了马家军试图将拉卜楞寺地区并入新成立的青海省。   黄正清还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   通过与共产党人宣侠父的交流,黄正清增强了自己的政治觉悟,还学习了汉语。   黄正清与宣侠父共同深入藏区,调查马家军的罪行,并基于这些调查起草了多份呼吁书。   他们一起成立了“甘青藏民大同盟”。   此外,黄正清还参与了国民党的活动,成为兰州党部监察委员。   1949年9月,黄正清在拉卜楞地区宣布起义,成为迎接解放军进驻该地区的人物。   黄正清最初受到文化救人民的理念影响,认识到仅靠武力是无法真正建设家乡。   因此,他决心通过教育来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   1920年代初,他借助“藏民文化促进会”这一平台,创办了当地第一所藏民小学,并扩展至更多学校,包括一所专为女子开设的小学。   当时藏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而教育资源极度匮乏。   黄正清不仅担任了小学校长,还亲自参与教学,并从内地招募了一批知识分子来任教。   他还通过免除入学家庭的差役负担,提供学生的衣食住宿,初期成功招募了48名学生。   然而,随着1928年“河湟事变”的爆发,多数学生遇害,次年又遭遇旱灾,学校一度只剩下3名学生。   黄正清仍坚持教育事业,自费为学校购置水磨以增加经营收入,为教职工提供食物补给。   到1933年,他的学校终于迎来了第一批13名毕业生。   进入1940年代,黄正清在1944年筹集了相当于30架飞机购买价格的巨款,并亲自前往重庆,将这笔款项捐献给抗日前线。   参考文献:[1]多杰仁青.少数民族革命者的榜样--黄正清先生[J].攀登(藏文版),2021(4):143-149

0 阅读:89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