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度宣布成为有核国家后,屁颠屁颠地把核武搬到了巴铁边境,没想到三天后,巴铁宣布自己在沙漠捡到一张核武说明书,一不小心也造出了核弹。 1974年,印度在自己的国土上成功进行了首次原子弹试验。 该次试验虽然成功,但在试验现场却没有出现预期的庆祝,因为爆炸的冲击波超出了预计范围,在场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短暂失去意识。 幸亏指挥中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了救援。 印度的原子弹研发历程始于1947年独立之后。 独立初期,印度政府曾希望从英国获取原子弹技术,但英国以技术过于先进为由婉拒了这一请求。 尽管未能直接获取原子弹技术,但英国协助印度建立了亚洲首个核电站。 核武器计划的关键人物是霍米·巴巴,他在1944年就已经开始了对核武器的初步研究。 霍米·巴巴在剑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积极参与印度的独立运动。 他在见证了1945年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后,坚信印度也需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尼赫鲁总理对霍米·巴巴的建议持支持态度,全权委托他负责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霍米·巴巴于是在塔塔基础研究院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并逐步推动了印度原子能的发展。 然而,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之后,国内压力使得原子弹计划一度停滞。 但1964年中国成功进行原子弹试验后,印度决定恢复并加速核武器研发计划。 尽管印度在理论研究和核材料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核试验基地的建设却进展缓慢。 印度社会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精英教育水平不错,但普通民众的教育状况较差。 直到1965年,印度核试验基地才完成地基的建设。 1964年,印度科学家霍米·巴巴宣称,印度将在十八个月内完成自己的核武器研制。 在此期间,巴巴考虑通过购买国外技术来加速核武器的研发进程。 然而,在此年,印度的一架航班因为技术问题导致坠毁,机上搭载了大量参加原子能会议的印度核物理专家,几乎全部遇难。 这起事件对印度核计划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霍米·巴巴本人也在此次事故中不幸罹难。 失去了核心科学团队后,印度政府对航空公司进行了严厉的人事调整。 政府不得不依靠国内剩余的科研人员,继续推进核武器研究项目。 到了1968年,国际社会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 条约的签署使得印度在国际上进行核试验活动受到限制,不得不转入更加隐秘的研发模式。 1974年印度最终还是在拉贾斯坦邦进行了名为“微笑佛”的核试验,成功引爆了第一颗核装置。 这次试验虽然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基地的安全措施并不充分,差点再次造成科学家团队的损失。 1998年,在该国秘密完成五次核试爆后,印度政府宣布自己成为一个核国家。 印度的核活动一直在国际关注的焦点。 印度政府在80年代和90年代继续秘密推进核武器计划,最终在1998年成功进行了系列核试验。 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核成功感到了压力。 巴基斯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印度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尤其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 巴基斯坦加速了自己的核计划。 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不久,巴基斯坦也进行了核试验,公开宣布成为另一个核武装国家。 巴基斯坦政府声称其核武器的研发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 1998年5月,印度在印巴边境地带进行了历史性的核试验,一连串地引爆了五个核反应装置。 这一行动直接挑战了巴基斯坦。 在印度的核试爆之后,巴基斯坦并没有选择忍让,而是在同一月份迅速做出了回应,于边界地带进行了六次核试验。 印巴两国的核武器虽然不能与五常国家的核武器相比,后者能够实现洲际攻击,但印巴的核能力仍然能够对对方构成威胁。 这两个国家的核试验技术上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对于全球核强国仍有不小的差距。 印巴两国的核武器更多地被视为区域性的威慑力量。 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够快速跟进印度的核试验,背后有美国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布局影响。 1971年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决心发展核武器。 美国为了在中东地区对抗苏联的影响力,选择支持巴基斯坦,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原料,包括浓缩铀。 印度的核战略,主要是为了构建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尤其是针对巴基斯坦。 参考文献:[1]章节根.印度核武器化进程一波三折[J].当代世界,2007(11):29-31
1998年,印度宣布成为有核国家后,屁颠屁颠地把核武搬到了巴铁边境,没想到三天后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26 21:3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