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9 日,北海遭遇了海水倒灌的灾害,给当地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损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 天文大潮的影响不容忽视。19 日恰逢天文大潮,当天北海最高潮位达 5.74 米,为 1965 年以来第二高潮位。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达到最大,对海水的引力作用极其强大,使得海水涨潮水位远远高于平时,从而导致海水更容易倒灌进入陆地。 台风“万宜”与强冷空气南下的配合,更是雪上加霜。在南海北部海域产生 9 级以上东北大风,造成华南沿岸出现 30 - 100cm 的风暴增水。这一情况致使北海等沿海地区潮位进一步升高,大大增加了海水倒灌的风险。 地理地形因素也是导致海水倒灌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海地处北部湾西岸,地势相对较低,而海堤街附近海域较浅。当海水因大潮和气象因素出现异常涨潮时,海水便能够更加轻易地漫过防护堤,灌入市区街道。 此外,排水系统的不足也在这次灾害中暴露无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海的排水系统在面对极端天气和海水倒灌时,表现得力不从心,无法及时有效地排出大量涌入的海水,最终导致海水在街道积聚。 此次北海海水倒灌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的力量有时是渺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而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预防和应对。在天文大潮和恶劣天气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地理地形的不利因素,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来减轻其影响。特别是排水系统,需要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其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灾害的预警和监测机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的威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应对措施,才能在类似的灾害面前,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