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已经顺利返乡的阿涛(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简称“广医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道谢,“身体已经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阿涛心脏里的平滑肌肉瘤,在国内外报道文献中都实属罕见。6个月之前,阿涛曾卧床不能自理,心脏转移瘤发展迅猛且恶性心包积液大量、顽固性产生,命悬一线。
为此,广医肿瘤医院通过高水平放疗平台,集结多学科高水平专家团队、配备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等高精尖设备,完成这一高难度技术攻关,为患者搏回生存机会。
抗癌近10年,怎料复发
2015年,当时年仅40岁的阿涛,因左前胸壁肿物于当地某三甲医院行肿物切除术,2017年因肿物增大疼痛,诊断为复发在外院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为平滑肌肉瘤,后续辅助化疗等对症处理。
平滑肌肉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身体多个部位的肌肉组织,主要包括消化道、子宫、血管等。平滑肌肉瘤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心脏,主要累及心肌或心包。
根据以往研究报告显示,在软组织肉瘤导致的心脏转移瘤中仅有不到5%的病例来源于平滑肌肉瘤,发病较为罕见。
2019年,阿涛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黏痰、伴随偶尔的胸闷胸痛。忙于生计的阿涛没有理会,直到2021年,症状日益加重,便慕名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求医。
内科一区王碧荣副主任医师接诊并安排了细致的检查。经过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发现平滑肌肉瘤出现肺部转移;PET-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是多发转移瘤,同时,发现左心室后壁的结节状代谢有增高。
内科一区李卫东主任尤其擅长危重及复杂疑难患者的挽救性治疗,他带领团队根据病史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明确为“左前胸壁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为其制定了6个疗程的化疗方案,过程顺利,肺部的结节明显缩小,病情好转的阿涛出院就回了老家。
罕见肉瘤长在心脏,生命危在旦夕
在抗癌即将满10年时,阿涛于2024年5月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胸闷、气促,心率快,此时的阿涛只能卧床,无法自主行动,他带着信任再次返院寻求治疗。
医生们马上为其进行了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大量的心包积液,左室下壁和右房内可见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分别为3.1*2.9cm,3.5*4.1cm,考虑心脏转移瘤进展,医生们紧急行心包穿刺术,引流出来是血性的心包积液。
“第1天引流出300ml血性心包积液,第二天又是300ml。”病情反复,心包积液不停地产生根本无法控制,只能继续引流,否则持续的心包积液压迫心脏会导致心脏的停搏,危及生命。
阿涛的病情急转直下,治疗难度非常大,阿涛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医患齐心勇闯“生命禁区”
谁都没想到心脏的肿瘤突然发展如此迅猛。49岁的阿涛是家里的顶梁柱,他非常渴望能活下去。
但心脏里的平滑肌肉瘤,在国内外报道文献中都实属罕见,如何进一步治疗?该怎么治疗?对于医疗团队来说都是一大难题。
时间就是生命,但阿涛心脏左心室和右心室的2个肿物犹如“定时炸弹”,心肌如果受到广泛侵犯就再无救治的可能。命悬一线,他说:“之前是李卫东主任团队救了我的命,我相信这里的医生肯定能有办法。”
尽管在治疗疑难病例上已有丰富的经验,但在李卫东主任看来,阿涛的病情有着其特殊性。李卫东主任向记者提及,”他的整个心肌几乎被肿瘤广泛浸润,并且已经出现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对药物有着广泛的耐药性,用常规的方法难以扭转这一局面。”
“那么,心脏肿瘤可否放疗呢?”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刘锦全主任和李卫东主任心中不谋而合。
不过,要在心脏放疗也并非易事。根据文献报道的国外心脏转移瘤放疗仅有12例,而且心脏放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肺栓塞,甚至是猝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从医30余年的刘锦全主任在放疗疑难病例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他集结了内科、放疗科、外科、ICU、医学影像科等团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加班加点查找文献案例,刘主任带领团队在有限的病例报道中进行讨论分析、勾画靶区、制定放疗计划、做好充分的应急方案……
医疗团队仔细就放疗情况分析患者病情的每一个细节,“患者本身在不断产出心包积液,心功能在下降,不足以供应正常的血液循环,肝脏器官也因循环不足出现衰竭、心肌酶远高于正常值……”基于患者的身体情况,且左心室和右心室已存在2个肿物,如何精准放疗肿瘤,尽量不让正常心脏组织受损?
所幸医院配备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等高精尖设备。“传统放疗可能会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较大损伤,但TOMO放疗技术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剂量雕刻,治疗精准且效果好,”
经过与患者家属及其本人深入沟通,放疗科团队尽全力给病人一个“搏”的机会。
放疗成功,患者重获新生
在此情形下,广医肿瘤医院发挥高水平放疗平台的优势,放疗科集结了顶级放射治疗专家,从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放射临床学等各专业共同攻坚,经过紧锣密鼓的严格评估和科学规划,医疗团队制定了精准、有效、可控的放疗计划。
作为广东省内顶级的放射物理学专家,放疗科放疗中心张书旭主任团队精密调整放射剂量,按照治疗计划精准定位,精心配合。
放疗科刘锦全主任团队的齐斌博士、王梦瑶博士等主管医生全程参与和监控整个放疗的过程,细致观察放疗的每一个细节与风险点,与患者密切沟通并提供心理支持,确保治疗过程安全可控。
考虑到患者因心包积液的变化而导致的肿瘤位置的变化,放疗团队的医生们在整个放疗过程中调整了3次放疗计划,以确保最有效放疗剂量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心脏功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放疗计划按步骤成功实施后,每天引流的心包积液都在明显地下降,“400ml、300ml、250ml……”在放疗5次后心包积液明显减少,阿涛已经从最初卧床不能自理的状况,变为自己可以独立行走和进食了。在放疗9次后,终于没有引流液了,医生们为阿涛拔除了心包穿刺引流管。放疗期间监测到肝功能、心肌酶等异常值也在同步下降。
如今,阿涛的放疗已经结束,心包内已无积液,心肌的转移瘤也控制住了,笼罩着家庭的阴霾也终于消散。阿涛于7月5日顺利出院。除了继续辅助性化疗外,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病魔的阴影终于从他的生活中消散。
“刚开始病情恶化时,我每晚都无法入睡,担心一闭眼就再也睁不开眼。”阿涛感慨道。如今,他和家人都深感欣慰:“真没想到能挺过来,感谢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照顾,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采写:南都记者伍月明通讯员鲁旭魏彤王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