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11月底,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将国军包围在平津一带,犹如将鱼钉在了板上。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孤岛”,他们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 1949年1月21日,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终于忍无可忍,宣布北平城内所有国民党军队进行和平改编。这一宣布,标志着当时中国北方大部土地已被解放军收入囊中,傅作义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真是“时势造英雄”,可惜这英雄的光环早已被战火掩盖。 北平之所以能和平解放,和天津失守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傅作义心中明白:天津一旦被解放军掌控,北平便成了华北的孤城,犹如一只失去方向的船只,随时可能沉没。再加上1月10日,杜聿明被俘,国民党在徐蚌会战中遭遇惨败,长江以北几乎全被解放军所占领,北平的二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已然成为孤军,前途未卜。此时,傅作义心中一横,决定不再孤守北平。 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则早已多次向傅作义发出投降或接受和平改编的信号,似乎在向他传递着“和气生财”的道理。 “那就这样向解放军缴枪投降吗?”傅作义在是否向解放军寻求和平谈判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他担心求和会对不起自己的部下和朋友,也害怕接受和平改编后,部队干部的待遇问题会让他陷入两难。 在这关键时刻,傅作义决定让自己的女儿傅冬菊再次与中共方面联系。傅冬菊早在1947年便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家中小辈”,她的立场让傅作义感到无奈,心中不禁感慨:“儿女情长,家国情重,何以为继?” 傅冬菊来到北平,与父亲傅作义深入交谈,同时明确告诉他自己是中共方面的代表。傅作义听后,心中疑虑重重,问道:“你是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派来的,还是毛泽东派来的?”傅冬菊坚定地回答:“是毛主席派来的。” 在这场“父女对话”中,傅作义和傅冬菊的角色可谓“传话筒”与“听众”,两边的心思如同交错的丝线,紧紧相连。傅作义将他的疑虑告诉女儿,希望她能向中共方面传达自己的顾虑。中共方面也不甘示弱,表示会善待傅作义及其下属,似乎在为和平铺路。 经过一番思虑,傅作义最终在傅冬菊的劝说下决定和谈。1月16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19日,经过进一步磋商,协议正文增补为18条,附件4条,《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最终形成,双方代表在上面签字,宛如“点睛之笔”,为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北平入城式不仅是两年半战争的总结,更是全国解放军的盛大入城式。毛主席特别要求队伍从东交民巷经过,这一举动象征着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历史即将结束,新时代的曙光即将照耀大地。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如东风破竹般入城接管北平防务,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城内的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夹道欢迎,热情如火,欢声雷动,仿佛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而解放军则雄赳赳、气昂昂,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北平的街道,尤其是经过东郊民巷时,仿佛在向历史宣告:“过去的耻辱,终将成为历史!” 北平和平解放,不仅使这座古城免遭战火的荼毒,更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以武促和的“北平模式”不仅为解放军解放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的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这份和平的果实,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古,成为后人铭记的传奇。
在1948年11月底,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将国军包围在平津一带,犹如将鱼钉在了板上
鹏举谈历史
2024-11-13 16:10:12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