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为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支持。次年6月

鹏举谈历史 2024-11-06 12:25:23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为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支持。次年6月2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成为历史的重要时刻。 在此之前,抗日战争已进入艰难阶段,中国东南沿海和长江以北的工业区几乎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只能退守重庆,面临严重的物资短缺。外部援助的需求愈发迫切。 蒋介石想到了美国。彼时,美国在欧洲的租借政策为其盟友提供了物资支持,蒋认为这一政策同样可以适用于中国。 1942年6月,蒋介石派宋子文赴美,任务是争取更多援助。宋子文并非普通外交官,他很快意识到,罗斯福总统对支持中国持积极态度。在“租借法案”辩论期间,宋子文促成罗斯福派居里博士来重庆考察,居里回国后向罗斯福报告了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呼吁增加援助。 宋子文建议成立“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以便更好地接洽美国的援助。该公司在特拉华州成立,宋子文担任董事长,努力在美国政界争取支持。 经过多方努力,宋子文与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拜见罗斯福,详细阐述了中国的困境。罗斯福承诺尽快制定援华方案,并于5月6日宣布中国有资格获得租借援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子文出任外交部长。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宋子文积极与美国交涉,争取更多支持,并推动签署相关协议。 最终,宋子文与赫尔签署了《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确认了美国对华的租借援助义务,并规定中国向美国提供相应的回报。尽管中国获得的援助仅占美援总额的3.2%,但这仍为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心剂。 1942年6月2日协定签署后,美国开辟了经印度、缅甸通往中国的“驼峰航线”,确保了战略物资的运输。这一协定不仅是中国抗战努力的结果,也是美国对中国抗战的认可,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这段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与美国携手并进,共同捍卫了自由与尊严。

0 阅读:0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