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重创国民党军。这场

鹏举谈历史 2024-11-13 16:10:11

1948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重创国民党军。这场胜利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在长江以北歼敌的绝佳机会,成为淮海战役的导火索,正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全面打响。这场战役是解放军向国民党军发起的战略进攻,最终以解放军的胜利告终,展现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 在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凭借14万兵力,仅用七天便攻陷国民党重镇,俘获守城将领王耀武。粟裕对此感到振奋,决定向中共中央提议发起淮海战役,力求消灭北方国民党军。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这一请求,并由粟裕指挥围歼黄百韬兵团。 进入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接连攻克郑州、开封,挺进徐州地区。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犹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华东野战军的首个目标是老对手黄百韬军团。抗战时期,黄百韬是皖南事变的重要参与者,而在解放战争中,粟裕与他多次交锋。正当粟裕准备下达动员令时,黄百韬却率先发难,急忙命令部队撤退。 战机稍纵即逝,粟裕冒险调动部队,从三个方向将黄百韬与徐州隔开,并请求将战役发起时间提前两天,改为夜间。趁着夜色,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军团发起进攻,淮海战役由此拉开序幕。解放军采用“围点打援”的经典策略,迅速包围黄百韬军团,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 黄百韬的兵团在顽强抵抗后,最终全军覆没,黄百韬也英勇就义,展现了“壮志未酬身已死”的清白。 黄百韬的溃败为解放军的下一步行动铺平了道路,迅速将同样的战术应用于黄维兵团。黄维试图突围,却因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的倒戈而失败,士气大降。 国民党军接连失利,蒋介石匆忙任命杜聿明为副总指挥。杜聿明果断决定放弃黄维兵团,南撤以保全有生力量。然而,蒋介石的指令让他不得不试图救援黄维,最终导致自己也被困。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被围的杜聿明部队发动总攻,三天后消灭其主力,俘获杜聿明,淮海战役就此落下帷幕。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国革命进程加速助力,为1949年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辉煌胜利,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

0 阅读:38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