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一批犹太商人想把原子弹的浓缩铀卖给我国。周恩来的时候将此事暂时按了下

紫蓝谈社会新闻 2024-11-13 11:26:07

1954年,一批犹太商人想把原子弹的浓缩铀卖给我国。周恩来的时候将此事暂时按了下来。他从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这次也不例外。所以当他得知犹太商人主动向我国售卖浓缩铀时,反而觉得事有蹊跷。毕竟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果然,严查之下,发现了有关国运的问题!   1954年的中国,刚刚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不久,战火纷飞的硝烟散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踏上了一条艰难而漫长的发展之路。   彼时的国际形势风云诡谲,美苏争霸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地球。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中国虽然选择了与苏联站在一起,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重重围堵和封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深知,要想在这个强者如林的世界立足,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尤其是当时最先进、最具威慑力的核武器。   然而,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来说,要自主研发核武器谈何容易。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匮乏的科研力量,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全面禁运和技术封锁,都使得这个任务显得遥不可及。   就在中国领导人为此事焦虑不已之际,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传来:一群犹太商人主动找上门来,声称要向中国出售浓缩铀!   要知道,铀浓缩技术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而当时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犹太商人的到来无疑让中国上下都为之一振。   但周恩来却不这么认为。多年的革命生涯让他练就了敏锐的政治嗅觉。犹太商人此举背后的种种疑点,都没有逃过他的法眼。   首先,浓缩铀作为核武器的核心材料,哪个国家会轻易对外出售?   况且以当时的国际形势,美英苏三国都对中国虎视眈眈,根本不可能做出这种武装自己对手的蠢事。   其次,犹太人虽然历来在商界以精明著称,但在核工业领域并无建树。他们的浓缩铀从何而来,来源是否可靠?   再者,犹太人虽然曾受到纳粹的残酷迫害,但二战后大批犹太人背井离乡,最终在美国这个新移民国家扎根发展,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   他们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而美国与中国当时是敌对状态,犹太商人的举动更显得 可疑。   于是,周恩来当机立断,一方面委婉地对犹太商人表示感谢,同时秘密指示手下的科学家,务必查清这批浓缩铀的真伪。   负责此事的科学家中,有一位叫杨承宗的年轻人。早在1951年,他就响应祖国的号召,从法国学成回国,一头扎进了新中国的核工业事业。   这一次,杨承宗再次挑起重担。   然而,要鉴定浓缩铀的成色并非易事。   它需要用到"重同位素质谱计"这种当时只有美英等少数国家掌握的精密仪器。缺少先进设备,杨承宗和他的同事们只能另辟蹊径。   他们发挥自己所学的放射化学知识,利用铀 235和铀238蜕变过程中微小的差异,通过化学分析最终成功测定了犹太商人提供的样品浓度。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这批号称是"浓缩铀"的样品,其铀235含量还不到1%,与普通的铀矿石没什么两样,根本不具备制造核武器的条件。   犹太商人的诡计彻底被拆穿,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   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是美国使唤犹太商人对中国搞的一次阴谋诡计。   他们企图用低浓度的铀样品来迷惑中国,浪费中国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从而延缓和干扰中国自主研发核武器的进程。   周恩来当初的高度警惕和审慎决策,避免了中国落入对手设下的圈套。   这件事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忌惮和阻挠,远比想象的要阴险得多。   中国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百倍警惕,准备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核争夺战。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两弹一星"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   无数科学家响应祖国号召,献身国防事业。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或隐姓埋名,在大漠深处日夜奋战;或义无反顾,用生命谱写壮丽的科学乐章。   终于,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年后,氢弹也研制成功。   接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冲天而起,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用"两弹一星"捍卫和平的国家。   图一: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二:杨承宗 参考资料:刘学礼主编. 《两弹一星精神》 2019

3 阅读:6615